大陸欲提前完成火星採樣? 美震驚:中國版「斯普特尼克時刻」
「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與火星合影。(大陸國家航天局)
據觀察者網報導,今年9月,大陸國家航天局宣佈,中國「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實施時間將提前2年,由2030年前後提前至2028年前後。此消息一經公佈,立即在美國引發熱議。據美國「太空」網(Space)10月31日引述美國專家直言,若中國成功領先美國進行火星採樣返回,這將成爲又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該網站9月曾刊文分析,中國提前兩年實施任務,意味着最早可能在2031年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這比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計劃中的2040年領先足足9年之久。
美蘇冷戰時期的1957年,蘇聯領先美國,將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地球軌道。蘇聯這一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勢,給美國帶來巨大沖擊。
「中國有可能領先美國足足9年」
據新華社消息,天問三號任務總設計師劉繼忠9月份介紹,中國計劃2028年在海南文昌用40天左右的時間,使用兩枚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分兩次發射天問三號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和着陸器、上升器組合體。
劉繼忠稱,天問三號任務將開展國際載荷合作、樣品和數據共享、未來規畫共同研究三方面國際合作。
生命痕跡探尋被列爲天問三號任務的第一科學目標。劉繼忠表示,太陽系內火星環境和地球最相近,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生命是國際重大科學熱點問題。除此之外,其他的科學主題還包括火星氣候及其演變、火星地質及內部過程。
取回人類第一批「火壤」,是包括中國在內世界航天強國的重要計劃。
「中國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時間提前兩年至2028年」,上述消息公佈後,美國「太空」網隨即刊文稱,「現在,中國確實有可能先於美國,最早可能在2031年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
這篇發佈於9月11日的文章提到,中國最新時間表表明,中國將遠遠領先NASA。由於成本和進度嚴重超支,NASA「火星樣本返回任務」(MSR)陷入了困境。NASA 局長比爾·尼爾森此前表示,MSR計劃將耗資110億美元,成本過高,過於複雜,且「直到2040年纔將樣本送回地球」。
10月21日,MSR計劃主管傑夫·格拉姆林表示,由於無法接受耗資高、時間久的原計劃,NASA發起新方案徵集活動,截至15日前收到了12份研究火星樣本返回任務路徑的最終方案,有望在年底之前決定怎樣修改該任務架構,以降低任務成本並縮短時間表。
據「太空」網10月31日最新報導,NASA仍在審查徵集到的新方案,希望最終方案「可以在2040年之前完成火星樣本採樣返回,且成本低於原計劃的110億美元」。
美國布朗大學著名行星科學家詹姆斯·海德認爲,中國還沒有最終確定火星採樣點的位置,「但我猜應該是火星最大平原烏托邦平原」。今年2月,多名中國學者在國際地球物理學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刊文,分析預測了天問三號三個預選着陸區,分別爲亞馬遜平原、烏托邦平原和克里斯平原。
美國學者怒了:「這將成爲又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
「太空」網稱,某種程度上,中國火星樣本返回計劃「更多地被看作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NASA首任火星項目主管、斯坦福大學航空航天系兼職教授斯科特·哈伯德直言:「如果如報道所言,中國成功在火星上進行哪怕是一次『抓取樣本』,並先於美國安全返回地球,那將成爲『斯普特尼克時刻』。」
哈伯德難掩沮喪,認爲NASA進度之慢「應令所有人感到憤怒」。他表示:「美國和歐洲的納稅人應該對國會、NASA和歐洲航天局感到憤怒,因爲他們沒有撥出資金並設計必要項目,以遵守原定的任務日期。」
美國田納西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哈里·麥克斯溫更加直接地表示,NASA過去一直以來主導着火星探索,但「在爲火星樣本返回做了如此多的規畫和努力之後,如果美國和我們的歐洲合作伙伴不能帶回第一批樣本,那將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麥克斯溫進一步稱:「帶回火星樣本是行星探索的下一個重大步驟。這很有挑戰性,成本也很高,但也很鼓舞人心,原本將成爲我們國家姿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行星科學家帕斯卡爾·李迴應說,中國在火星樣本返回方面佔據主導地位的前景,讓他苦樂參半。帕斯卡爾·李目前在加州SETI(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研究所和火星研究所工作。
「作爲一名科學家,我的想法是『耶……太棒了!從火星採集更多樣本,越快越好!』」帕斯卡爾·李指出,「但從美國太空戰略的角度來看,這將是又一次警鐘,甚至是一個打擊。」
他進一步補充說,通過從火星帶回樣本,中國將成爲第一個實現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往返的國家。「下一步將是人類登陸火星。對於NASA來說,這不僅僅是『率先取回樣本』那麼簡單。這直接關係到我們能否領導人類探索火星,包括將他們安全送回地球。」
據介紹,從1960年蘇聯發射了1960A火星探測器開始,在人類已有的64年探火歷史中,至今已有7個國家(國際組織)開展了47次火星探測任務,實現了對火星的飛掠、環繞、着陸和巡視探測,而難度更高的火星取樣返回仍面臨諸多挑戰、有待突破。
在火星探測領域,中國起點高,通過2020年的天問一號任務,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繞、落、巡」探測,超期服役的祝融號火星車獲得了豐碩科研成果。目前,中國已經開始籌劃建設世界首個火星樣品實驗室,同時深化論證天問四號探測任務,實現木星及其衛星環繞探測,隨後抵達天王星。
美國曾先後8次成功着陸火星,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2月登陸的「毅力號」火星車。當年美媒在報導中國成功登陸火星的同時,都不忘強調美國曾「多次成功着陸火星」。
新華社今年9月曾寫道,「在火星採樣返回的競賽上,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