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兩岸走向 對抗、交流並進
中共東部戰區宣佈在臺灣周邊軍演,國軍加強戒備。圖爲張騫軍艦監控共艦馬鞍山艦。(國防部提供)
蔡英文總統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在美進行「蔡麥會」後,大陸官方陸續發佈海域巡查與對臺軍演消息,但規模相比去年8月的前美國衆議長裴洛西訪臺相對和緩,同時未見對臺灣農漁產品的經濟打擊。大陸學者認爲,兩岸未來預計會保持對抗、交流並進的方向,從大陸角度來看,也不希望兩岸關係走向失控,加上美方管控蔡英文過境待遇,因此在處理對抗層面判斷上非常謹慎理智與明確。
上海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包承柯表示,對蕭美琴與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雷根圖書館2個機構的制裁,是根據性質發出嚴重警告,屬於恰如其分、針對性的制裁措施,大陸官方在這方面做的很到位、謹慎。
他指出,蔡英文過境美國與馬英九訪問大陸,其中有對抗也有交流因素,認爲接下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兩者可能會同時並進。
包承柯說,從新任國臺辦主任宋濤就職後,明顯出現較大力道推進兩岸民間交流,近期以馬英九帶着臺灣學子到大陸祭祖、訪問爲代表,也希望民間交流能發揮更大力道來影響、改變對抗態勢,「畢竟對抗都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包承柯更指出,馬英九此次大陸之行突破很多新的說法與做法,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兩岸間的新認識。雖然不等於兩岸對許多問題有相同認知,但可在共識基礎上獲得溝通管道,就彼此的分歧立場交換意見,是非常好的趨勢發展。
而新華社8日發佈評論文章「『臺獨』分裂立場的自供狀—評蔡英文『過境』竄美言辭」,除批評蔡英文以民主幌子包裝臺獨主張,取悅美國反華政客外,也指出制度差異並不構成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障礙,否則何以解釋臺灣社會制度沒有改變,但2008至2016年間,兩岸人民卻能創造出大交流大合作的榮景。
該文章表示,事實已證明,儘管民進黨這幾年來設置重重障礙,但阻擋不了兩岸人民走近走親的願望,要交流要合作的兩岸主流民意「沛然莫之能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