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放緩 調查:三分之一不同意「努力有回報」

美國一項關於大陸人對經濟態度的調查發現,對比疫情前後幾年,人們對自己的發展前景越來越悲觀和幻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懷默霆(Martin Whyte)、史丹佛大學教授羅斯高(Scott Rozelle)一項關於大陸人對經濟態度的調查發現,對比疫情前後幾年,人們對自己的發展前景越來越悲觀和幻滅。其中,疫後的調查表明,不到一半的人相信未來五年家庭經濟情況會有所改善,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同意「努力總會有回報」。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兩位教授在2004年和2009年,以及2014年和2023年進行了調查;樣本規模從3000到7500不等。該研究的調查對象是20歲至60歲的代表性樣本,來自大陸29個省級行政區,不含西藏部分地區和新疆。

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近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在過去五年中有所改善,他們中的許多人對未來五年感到樂觀。在2009年和2014年,這一數字大幅上升,分別有72.4%和76.5%的人表示家庭經濟情況有所改善,68.8%和73%的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然而,在2023年,只有38.8%的人認爲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不到一半(約47%)的人相信未來五年情況會有所改善。與此同時,對未來感到悲觀的比例上升,從2004年的2.3%上升到2023年的16%。

此外,調查還顯示,工作似乎不再預示着光明的未來。2004年、2009年和2014年,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爲「努力總會有回報」。持不同意見的人徘徊在15%左右。

到了2023年,人們的情緒發生了轉變。只有28.3%的人相信他們的努力會得到回報,而三分之一的人不同意。這種分歧在年收入低於5萬元人民幣的低收入家庭中最爲強烈。

於2023年,該研究的大多數受訪者認爲,人們之所以富有是因爲他們的家庭和關係所提供的特權。而在十年前,受訪者將財富歸因於能力、才華、良好的教育和努力工作。

報導指出,受訪者的焦慮反映在許多大陸年輕人做出的選擇中。隨着失業率上升,數百萬大學畢業生被迫接受低薪工作,而其他人則採取「躺平」的態度,抵制無情的工作。還有一些人選擇當「全職兒女」,因爲找不到工作或因精疲力竭而回到父母身邊。

分析人士認爲,大陸對新冠疫情的鐵腕管理措施在澆滅人們的樂觀情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說,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人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監管;許多人感到沮喪,隨後的減薪「加劇了信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