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臺動武機率升高 更多外商考慮調整供應鏈降低風險
近2年中共軍機不斷飛越臺海中線,外國企業對臺海爆發戰事的焦慮持續上升,計劃調整供鏈佈局來規避戰爭帶來的風險。圖爲大批共軍戰機侵擾臺灣防空識別區。(圖/中國軍網)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在臺灣和中國有生意往來的外國企業越來越擔心中國攻打臺灣的可能性。美國產業諮詢機構負責人指出,有愈來愈多在臺灣與中國建立產業供應鏈的企業更加關注中國對臺動武的可能性,計劃將在中國與臺灣的生產線轉回美國,或是移到越南與馬來西亞等鄰近國家。
《美國之音》引述回岸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創始人與總裁哈里.莫澤(Harry Moser)的話說,1、2年前幾乎沒有接到任何此類電話,現在有很多諮詢電話都談到「把工作移出中國」,很明顯地絕大多數的擔憂是未來某個時間點他們將無法從中國獲得產品。可能是臺灣、可能是戰爭,也可能是美國與中國脫鉤,讓中國非常惱火,決定不再向美國發貨。
報導說,近2年中共軍機不斷飛越臺海中線,臺海爆發戰事的焦慮持續上升,愈來愈多政府官員與企業談論中共對臺動武時可能面臨的風險。
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表示,國際商界對臺海緊張局勢的加劇確實感到擔憂。除了普丁入侵烏克蘭,國際地緣戰略的不穩定,還有中國的作爲,都是影響企業高管看待局勢的因素。
報導指出,多年以來,許多外國企業的產品生產都依賴被稱爲「世界工廠」的中國,不只科技巨頭依靠中國的零件供應商,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也從中國尋求材料供應。然而,新冠疫情導致許多臺灣和中國的工廠關閉,衝擊全球供應鏈,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和臺灣轉移到越南和馬來西亞。
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負責中國事務的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穆恩(Jeff Moon)卻認爲,中國攻打臺灣的可能性很小。中國現在爲經濟放緩忙得不可開交,臺灣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臺海衝突不僅會影響臺灣與中國,甚至會影響全球。中國對臺動武機會很低,因爲成本太高。
美國企業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的亞洲專家札克.庫珀 (Zack Cooper) 對媒體表示,以前許多公司都假設不太可能發生大國間的重大沖突,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這種假設失效。現在的問題是哪個大國可能有嚴重的軍事突發事件,而臺海危機對很多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時事評論員章家敦認爲,美國企業應當撤離臺灣,以防中國武力攻臺。一旦戰爭爆發,除了發佈撤離建議,美國政府對於保護在中國和在臺灣的美國公司幾乎使不上力,企業不應該等到國務院的警告才採取行動。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穆恩指出,每家公司都需要有一個風險管理計劃。
但是韓儒伯也警告,西方企業不應反應過度,幾個世紀以來,全球投資經歷了各種政治不穩定時期。在臺企業應當加強與世界其他地區合作和部署,以提供更多的平衡,減少供應鏈中斷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