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收入有多少?

打工者收入有多少?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時者與打工者概況

以去年打工(部分工時)人數37.3萬而言,其中有31.4萬在服務業部門,佔了84%,而在批發零售業者達10.4萬,在住宿餐飲業者也有9.7萬,合計這兩個行業的打工人數也佔全體54%,而在製造業者僅5.3萬,顯示多數打工者都在服務業部門。

■非典就業包括部分工時(打工者)、人力派遣及臨時性工作這三類,依主計總處估計110年臺灣有79.7萬人,佔就業者的比率7.0%,而非典受僱者有72.8萬,佔受僱者比率7.9%,同年日本、韓國非典受僱者佔比分別達到36.7%、38.4%。

上班這件事,是多數日劇、韓劇的重要元素,從派遣女王、菜鳥上班族到未生,都有着深刻描述,如今企業所需人力,除了傳統的全時員工,還有部分工時、派遣人力、臨時工作等,人們常常在同一個屋檐下,做着同樣的事,但薪水、福利卻有天壤之別,這些衝突帶來了極大的戲劇張力,而推升了收視率。

平均月薪不及2萬元

人生如戲,真實的職場和韓劇、日劇差不多,真的有階級性,福利待遇差很多,但到底差多少?少有統計。果真差很多,爲什麼還有人願意屈就這份工作?依據主計總處的調查,我國從事部分工時的打工者約40萬人,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不及2萬元,這分收入連全時員工的一半都不到。

打工雖然自由,不必朝九晚五,像學生、家庭主婦有空打打工賺些零用錢,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根據主計總處調查,有20%的非典工作者是找不到正職,才退而求其次去打工,由於打工的收入有限,不少人得兼兩、三份差事才得以維持家計。

打工收入真的不多,雖然這些年政府年年調升時薪的基本工資,但是打工者的月薪(經常性薪資)並沒有成長,民國108年平均18,143元,今年1~8月平均也僅18,738元,四年來沒有明顯變化,這一份收入當零用錢還可以,拿來過日子就很辛苦了。

何以四年來時薪基本工資由150元調高至168元,打工者的收入卻沒有增加?原因是八成打工者都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服務業部門,而兩年來深受疫情打擊的又是這個部門,店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打工的時數減少,每月收入自然跟着下滑。

薪資成長遠不及全職

不過,同樣受疫情影響,全時工作者非僅月薪持續成長,加計年終獎金、加班費之後的總薪資更屢創新高,以近四年1~8月比較,全時員工由每月5.8萬元升至6.3萬元,而打工者則停滯在1.9萬,微升數百元而已,同樣上班,正式員工與打工者的處境判若兩地。

傳統僱用多屬全時員工,隨着產業發展,慢慢有了部分工時、人力派遣等非典就業,這一改變固然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然其勞動條件、工作穩定性、福利及待遇與全時、正式員工相去甚遠,看看韓劇未生、日劇派遣女王,就可以瞭解他們的心酸。

臺灣有多少打工者?依家戶面的調查,97年31萬,110年升至41萬,從廠商面的調查107年是36萬,今年38萬,綜合兩份調查,臺灣目前打工人數約40萬,持續升高,並計派遣人力、臨時性工作者,非典就業人數已有80萬,雖然有人喜歡這份工作的自由,但也有兩成的人希望找一份全時工作,不過,在這樣的年代,要找一份待遇好、福利佳的全時工作已愈來愈不容易了,隨着數位時代來臨,也許不久我們就要進入全面打工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