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邁向國產化
6月12日,復星醫藥聯營公司直觀復星宣佈,將啓用企業在上海張江國際醫學園區的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這也是腔鏡手術機器人“一哥”——美國直觀醫療(Intuitive Surgical)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生產和培訓一體化基地。
這一基地在2022年8月宣佈開工,佔地面積約2.08公頃,總投資約7億元人民幣。基地啓用初期將聚焦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及Ion手術機器人部分配件的生產。
直觀醫療的全稱爲“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它由美國直觀醫療與復星醫藥在2017年共同注資成立。目前,該公司旗下有兩款產品。
一是“國產達芬奇 Xi 手術系統” ,也就是俗稱的 “國產版本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即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註冊證編號:國械注準 20233010800),它可用於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婦產科、胸外科等腔鏡手術。二是用於早期肺癌的Ion手術機器人,全稱爲“Ion支氣管導航操作控制系統”(註冊證號:國械注進20243010155),這一產品在今年3月獲批。
不過,若是追溯直觀復星的發展歷史可知,該公司也是進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列在國內的代理商。6月12日,直觀復星首席執行官潘小峰在接受包括界面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有本土產品獲批後,公司依舊會保留進口的產品線,也包括繼續引進進口達芬奇系列的新產品。例如,單孔達芬奇機器人(daVinci Single Port,簡稱SP系統),這一設備目前在301醫院有裝機,前兩天在澳門也有一臺設備裝機。同時,公司會進一步推進國產化的Xi第四代機,以及新獲批的進口“肺科機器人”,即支氣管鏡控制系統 。
復星醫藥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淵源不淺。在過去,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進口醫療設備,它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時間是2006年,首家落地的醫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也就是301醫院。將其帶入中國的公司是美中互利,全稱爲“美中互利醫療有限公司”,創始人系美國人李碧菁(Roberta Lipson)。
2004年至2018年,美中互利是直觀醫療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排他授權代理商,這爲它將首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賣進中國創造了條件。在301醫院之後,進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被推廣至更多中國醫院。從公司層面看,美中互利是中國醫療設備產業“元老級”的參與者,它也曾是國內綜合高端私立醫療機構和睦家的母公司;而從個人層面看,李碧菁、郭廣昌、陳悅、樑錦鬆接力講述了一個跨越十年的醫療資產資本化故事。
2009年,復星醫藥開始於納斯達克買入美中互利的股份。當年,企業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第一次出手就收購了美中互利152萬股,佔比11.18%。後來,復星醫藥繼續增持。2014年,復星醫藥私有化了美中互利。目前,美中互利已成爲復星醫藥醫療器械事業部的實體化運營平臺,業務包括精準腫瘤放射治療、精準骨科、即時CT成像、醫美、心腦血管檢測及診療等等。
而爲了進一步做強醫療器械板塊,2017年,復星醫藥又與直觀醫療合資成立了直觀復星。自2019年起,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業務便轉入直觀復星運營,這其實也按下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國產化進程的按鈕。
需要說明的是,時至今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國產化”或許並不是一個確切的表述,潘小峰在6月12日的採訪中透露,國家層面也在進一步思考“國產化”的內涵,目前手術機器人依舊是應用全球的供應鏈,但公司的目標是把更多的上游零部件採購挪至中國,進一步發揮中國產業鏈的規模優勢。
若是從更廣闊的產業背景觀測,隨着全球手術機器人技術的日益成熟,國內要發展國產手術機器人的風向十分明顯。在國內,醫療器械分爲進口器械和國產器械。若以手術機器人領域爲例,美敦力(Medtronic)、史塞克(stryker)、強生(Johnson & Johnson)、直觀醫療等公司的獲批產品是進口器械。而無論是進口器械還是國產器械,若想要在國內推廣使用,都需要獲得國家藥監局發放的三類醫療器械證。
去年6月,直觀復星宣佈其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註冊證編號:國械注準 20233010800)獲批。至此,國內也被認爲擁有了“國產版本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當然,去年6月前,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就已有不少產品獲批。例如,2021年10月,國家藥監局批准威高手術機器人公司生產的腹腔內窺鏡手術設備;2021年6月,微創機器人的蜻蜓眼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獲批上市;2022年1月,圖邁手術機器人獲批,是國內首款獲批上市並投入臨牀應用的國產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此外,除了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也是競爭激烈的領域。目前,包括微創機器人、威高、天智航、潤邁德醫療、堃博醫療等在內的國產公司也在崛起。
在這之中,直觀復星也具有自身優勢。這家公司經營進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生意多年,如今也成爲了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持證人。基於企業過往的經驗,其或許能進一步發揮公司在研發、生產、銷售端的優勢,並運用在機器人國產化的歷史機遇中。
在6月12日的啓用儀式上,直觀復星表示,公司能爲國內醫療專業人士提供直觀醫療全球統一標準的技術培訓課程。直觀復星創新中心達芬奇手術室可同時開展10臺達芬奇手術培訓,中心每年可培訓4000多位醫護人員。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也在6月1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會首先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復星醫藥希望其能夠利用好中國的供應鏈和中國製造的優勢,將達芬奇機器人的生產成本進一步優化,具有全球競爭力。在中國市場之外,公司希望直觀復星能成爲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製造、全球供應的目標。作爲合資公司,直觀復星會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策略和方向。
產業動態上,手術機器人國產過的進程還在繼續加深。6月12日,直觀復星首席執行官潘小峰表示,手術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手術機器人產品配置證的發放呈現增長趨勢。潘小峰表示,國家對於大型醫療設備有專門的管理政策,也就是發放配置證。而在十四五期間,國家發放的配置證數量較十三五期間呈現翻倍狀態,從200多張變爲了500多張,這就帶動了機器人產業的需求。
另一方面,手術機器人產品有迭代需求,達芬奇系列產品在國內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廣泛運用的機器已經是第四代機器,也就是俗稱的“達芬奇Xi”,而十多年前推向市場的三代機,即“達芬奇Si”,的確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服役週期。在這一點上,潘小峰提出,若是醫院和國家有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公司願意提供較優的替代方案,包括提供企業在中國生產的本土化第四代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