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靠1招挽救9成存活率 出現6症狀快去做檢查
大腸直腸科醫師陳威佑表示,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0%。(示意圖/Shutterstock)
依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蟬聯15年臺灣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癌終於「讓位」,不過它依然值得警覺,每年約有1萬6千多人罹病,約6千人因此喪命。對此,大腸直腸科醫師陳威佑表示,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0%,與末期相比相差甚多。他並提醒,一旦發現腹部不適、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或顏色改變、糞便帶血或黏液、體重減輕及貧血等症狀,務必儘快就醫檢查。
陳威佑在臉書專頁「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發文指出,大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癌症,因此務必要安排定期檢查,就能及早發現病竈及早處置。他強調,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可以高達90%,反之若拖延到大腸癌第4期,存活率僅剩10%。
根據國建署篩檢實證,政府提供50~74歲民衆,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補助,大腸癌發生率確實有在下降,也可降低35%的死亡率。因此,定期做大腸癌檢查是預防和控制的重要方法。
陳威佑進一步說明,目前大腸癌的檢測有糞便潛血檢查、糞便DNA測試、乙狀結腸鏡檢查、全結腸鏡檢查等多種檢測方式可以選擇。而大腸鏡整並AI圖像辨識技術,可以降低鏡檢後發生大腸癌風險3%之多,死亡率甚至可以降低5%。
談及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羣,陳威佑指出,包含肥胖、攝取過多紅肉或加工肉品、50歲以上、男性、吸菸、飲酒、家族史等,都要特別注意。一般來說,建議40歲以上的人,無論是否有腸道症狀,應每年至少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以及至少每2年接受1次乙狀結腸鏡的檢查。
除此,陳威佑提到,一旦出現腹痛或腹部不適、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或顏色改變、糞便帶血或黏液、體重減輕及貧血等,也建議儘快去做大腸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