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沒臺灣館 臺日友好呢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外務省已向臺灣提出要求,以更明確的方式呈現今年大阪世博會的臺灣館,是由民間企業代表參展,而非臺灣官方。

早在二○二二年十一月,就有國民黨立委示警,經濟部預計投入大量預算規畫參展的大阪世博會,臺灣只能以公司名義參加,不僅無法秀出Taiwan,連Formosa都不行。如今,經過兩年多的爭取與協調,結果還是一樣。

臺灣應反思的是,所謂「臺日友好」,真的沒有天花板嗎?自三一一強震後臺灣大量捐款日本以來,臺日社會往來確實有所加溫,包括臺灣水果輸日,以及疫後大量臺灣遊客涌向日本消費等。但,這些畢竟停留在民間層次,官方交往只能說是平盤整理。上次有日本高階官員來訪,也已是八年前的事,由時任總務省副大臣以官方身分來臺。

如果連在大阪舉辦的世博會,日本都如此謹慎,擦邊球都不敢打,那麼「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在緊急時刻能言出必行嗎?特別是有此主張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已過世,其派閥也因羣龍無首與選舉更替而凝聚力大不如前。

總結而言,外交上口惠而實不至的案例比比皆是,與其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日本官方對於臺灣力挺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大阪世博會臺灣館的定位與包裝,是最新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