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腰圍女多於男 糖尿病風險增近2倍

國健署提醒民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男性則小於90公分,避免代謝症候羣導致慢性病上門。(國健署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代謝症候羣是國人常見健康問題,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5大危險因子組成,其中最容易發現的,就是腰圍的大小,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男性則小於90公分。然而,國內有超過半數女性腰圍過粗,比男性還多。根據國內研究,腰圍過大將增加1.9倍糖尿病、1.4倍高血壓、1.5倍冠狀動脈疾病及中風、1.1倍高血脂風險,國健署提醒民衆,一旦察覺異常,就要及早介入,避免慢性病纏身。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代謝症候羣的盛行率有增加趨勢,男性從1993~1996年的9.8%,增至2017~2020年的39.9%,女性則從13.9%增至30.3%。代謝症候羣由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二害(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組成。若出現3~5項異常者,即罹患代謝症候羣。

腰圍是5項危險因子中,最容易被察覺的指標。根據統計,國內女性有52.9%腰圍過粗,男性則是47.2%。不論男女,腰粗者都以年長者居多,男性65~74歲的腰粗者有59.1%,75歲以上有47.1%,而女性則分別爲75%、78.4%。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研究參與者研究指出,腰圍過粗通常表示腹部肥胖,更代表內臟脂肪的堆積,國健署提醒民衆應定期量測,早晨空腹時自然站立,除去腰部覆蓋衣物後,將腰圍尺繞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中線)量測,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男性則小於90公分。

國健署長吳昭軍說,民衆若能在察覺腰圍、三高等數值異常時就介入控制,可免於進展成慢性病。民衆在診所就醫,發現符合至少3項代謝症候羣的危險因子,就會被收案,現行收案人數已突破21萬人,經3年追蹤,成功逆轉者,則有2成。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健保署已在「健康存摺」APP開設「代謝症候羣」專區,只要把數值輸入就能判斷風險,也有衛教資料,若發現異常,就可諮詢醫師、營養師。

國健署提醒民衆遵守「我的餐盤」口訣,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另每週也需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度運動,如健走、太極拳、騎腳踏車等,且要遠離煙、酒,避免代謝症候羣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