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跑斷腿”到“一張紙”
夏日,聲聲蟬鳴。22歲的李小雨(化名)攥着大學錄取通知書,和父親老李站在淮北市烈山區教育局門口。走廊大廳展板上“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辦理處”的紅色指示牌在陽光下泛着光,映出父女倆忐忑又期待的面龐。
“叔,現在只要填兩張表就行。”工作人員小徐老師遞來表格時,老李佈滿老繭的手微微發抖。三年前大女兒申請貸款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爲蓋五個章,他騎着二手摩托跑遍村委會、學校、鎮民政所。有次天降大雨,揣在懷裡的申請表還被淋溼了。大女兒在教育局走廊改材料的樣子,像根刺紮在他心裡。
“這是《家庭經濟困難認定表》,勾選相應情況籤承諾書就行。”小徐老師的講解把老李拉回現實。我湊近細看,表格選項清晰標註着“原建檔立卡戶”“低保家庭”等七種情形,申請人只需如實勾選。對比牆上的流程對比圖,過去需要提交的村、鎮、民政局蓋章的貧困證明、收入證明等6項材料全被劃上了紅叉。
“現在實行信用承諾制,我們通過大數據覈對信息。”工作人員指着電腦屏幕解釋。原來,教育、民政、農水等部門的數據正在自動流轉。老父親在“主要收入來源”欄工整寫下“務農、打零工”,年收入填了“3.8萬元”時,我注意到他嘴角放鬆的弧度——再不用爲開收入證明蓋章而勞神費力了。
此時,正在幫女兒填表的王大姐說:“以前鄰居家娃起早去鎮政府排隊蓋章,今年我家丫頭自己就完成了。”原來,王大姐女兒手機裡存着“助學貸款掌上辦”的APP教程視頻,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
走出教育局,老李在臺階上駐足。他掏出老年機,小心地把回執單夾進掉皮的電話本,那裡面還留着三年前各個部門的蓋章記錄。泛黃的紙頁上,村委會的圓形章、民政所的方形章、學校的公章層層疊疊,像一串沉重的腳印。而現在,薄薄的回執單上只有電子流水號閃着微光。
“政府信得過咱們老百姓了!”老李由衷地說。
是啊!黨和政府爲民辦實事,解民憂,暖民心。那一摞摞蓋着紅印的紙張,不需要了。
(況虎 況永夫 安徽青年報 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