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臺灣抗疫舉措「全球最好」 捐贈1000萬口罩處於強大地位
▲CNN於主頁登出文章形容臺灣抗疫舉措是「全球最好」。(圖/翻攝CNN)
CNN於5日報導形容,臺灣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反應是全球最好,雖然與澳洲人口差不多,但澳洲已有至少5000起確診病例,臺灣則是低於400,關鍵就在於臺灣控制疫情所採取的舉措。
根據CNN,回到1月25日,當全球還未認真看待最初在中國迅速蔓延的病毒時,有兩國政府已在各自的領土報告新的病例。澳洲與臺灣人口都差不多爲2400萬,同爲島嶼,可以嚴格管制哪一方越過邊界,而且都與中國有着巨大的貿易與運輸關係。然而,10周過去了,澳洲確診數超過5000,臺灣則守在400之下。
問題不在澳洲做錯什麼,比較全國病例數,像是歐洲國家與美國的確診數都遠超過澳洲。關鍵在於,當其他地區尚未行動時,臺灣如何控制疫情;其中一個經驗與2003年爆發的SARS有關。
SARS肆虐時,臺灣與香港、中國南方皆嚴重受到衝擊,超過15萬人接受隔離、181人死亡。經歷過當時的疫情後,這使得臺灣能有更快的反應,同時比起其他國家更嚴肅看待危機,政府與社會層面都是,早在1月,當局除了採取邊界管制措施,民衆也把戴口罩視爲日程。
報導描述,臺灣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體系,全民都能使用;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近期一份報告,臺灣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早在疫情開始爆發前初期就迅速行動,應對潛在威脅。
這份報告的共同作者、史丹福大學臺裔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透過聲明表示,過去5周,臺灣迅速制定並實施一份至少有124項行動的清單,藉此保護公衆健康,這些政策不僅限於邊境控制,當局認知到這並不足夠。
正當其他國家還在討論是否採取行動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月進行的研究指出,臺灣是中國以外風險最高的地區之一,兩者關係密切,地緣上有着頻繁往來。
臺灣初期的措施包括禁止來自中國許多地區的旅客,拒絕郵輪停靠港口,並嚴厲懲處違反居家檢疫的民衆。另外,臺灣官員也加大國內製口罩的產量,確保國人能享有資源,同時在全國範圍展開病毒檢測,對象包括患有不明肺炎的人,還宣佈散播假消息的懲罰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召開記者會。(圖/指揮中心提供)
王智弘與其他共同作者寫道,考量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蔓延,瞭解臺灣迅速實施的行動,以及這些行爲有效預防大規模的爆發,可能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啓發;臺灣政府2003年就從SARS記取教訓,建立公共衛生應對機制,以便處理下一場危機,訓練有素的官員很快得知危險,並啓動相關機制。
據報導,特別的是臺灣快速又透明的反應,醫療官員每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疫情,這說明民主仍可以控制疫情,儘管有說法指只有像中國這樣的專制政府,纔能有效避免病毒迅速蔓延。
臺灣還避免嚴厲的封鎖措施,經過數週禁止出口口罩後,蔡政府本週表示將捐贈1000萬份口罩給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與其他9個歐洲國家,受援助的也包含與臺灣建交的小國,如今臺灣處在強大位置。
▲總統蔡英文表示將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全球疫情嚴重的國家。(圖/記者林敬旻攝)
西方國家爲何沒有在1、2月時跟隨臺灣腳步,依舊是個謎。許多觀察人士則指出,一個潛在因素是,臺灣並非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內文描述,中國宣稱臺灣是其領土一部分,北京阻擋臺灣參加任何國際組織,除非遵循「一中原則」。
事實上,臺灣在2016年前有着世衛觀察員身分,然而總統蔡英文當選後,這種情況發生改變。北京猛烈施壓臺灣,還挖走其僅存的幾個外交盟友,同時以軍演展示態度。
世衛則稱,將臺灣排除在成員國的會議之外,不會對每天共享的衛生訊息與指導造成影響,因爲專家與醫療人員仍與國際間的夥伴交流。不過,包括臺灣官員在內的許多觀察人士都稱,無論是在SARS期間或此次危機中,這都帶來負面影響。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專家卡薩姆(Natasha Kassam)表示,疫情爆發初期,世衛缺乏直接與及時的溝通管制,導致不正確的病例數出現在臺灣,顯然該國際機構仰賴北京的數字,「臺灣當局抱怨,難以接觸到世衛數據與援助。」
缺乏訊息迫使臺灣獨自行動,在世衛給予抗疫的指導方針以前就必須做出決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博士、臺灣副總統陳建仁本週表示,臺灣希望給予幫助,與需要的國家分享知識與經驗,「我們想成爲優秀的國際公民,做出我們的貢獻,但現在無法做到。」
世衛一名發言人告訴CNN,有些人混淆了世衛全球公衛的技術授權以及各國決定世衛成員的權限;根據已確立的協議,每年世衛與臺灣當局及專家都會針對重要議題交流,現階段同樣也有定期討論,「臺灣病例數相對於人口來說是低的,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其發展。WHO正學習所有領域,包括臺灣衛生當局在內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