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時評】姜萍事件落幕,警惕造神衝動
喧囂半年之久的姜萍事件終於落下帷幕。據開屏新聞報道,11月3日,阿里巴巴達摩院官網發佈《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入圍決賽且引發社會關注的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王某某和其指導的學生未獲獎。據組委會調查瞭解,王某某在預選賽中對其指導的學生提供幫助,違反了預選賽關於“禁止與他人討論”的規則。
同一天,姜萍所在的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也發佈了情況通報,決定對涉事的王某某作誡勉談話處理,取消本年度評先評優資格。通報中特別強調,“懇請廣大公衆對未成年人給予更多包容和愛護”。這句提醒在此刻尤顯重要。整個造假事件的發生和發酵,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姜萍參與其中,卻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環。但由於姜萍在事件中所具有的符號意義,她成了受到衝擊最大的那個人。姜萍是造假者,也是受害者。
面對這個結果,吃瓜羣衆表情各異。有人震驚,有人嘆息,更多的人是一種“早就知道這樣”的釋然。其實早在事情發展到下半場,質疑聲已四起,結局就已呼之欲出。按照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初賽比賽規則,本身就是開放性答題,典型的“防君子不防小人”,理論上任何人都有通過作弊獲得高分的可能,門檻很低。形成熱搜話題後,不少專業人士下場打假,給出了姜萍造假的證據,事件的風向開始逆轉。在此不利局面下,姜萍和她的指導老師包括學校都三緘其口,未作任何澄清,是很明顯的默認信號。
結果不意外,但過程很離譜。這個不算高明的謊言,之所以騙過無數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它摻雜了太多的利益訴求。如果說王某某一開始違規指導學生答題,是沽名釣譽,滿足個人的虛榮心,那麼事態的逐漸升級,則是師生二人所始料未及的,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掌控範圍。想必那時候,無論是姜萍還是王某某,內心都是慌亂的。
從時間線可以看出,此事的第一波輿論高潮,源於阿里巴巴達摩院發佈的宣傳視頻。視頻中,姜萍和王某某均真人出鏡,講述各自的學習生活和參賽經歷,現場感十足。主辦方都證實了,還能有假?於是媒體紛紛介入,加之“天才少女”的話題本身就足夠有吸引力,很快就破圈而出,姜萍更是一夜成名。事情至此已然失控,所有人都陷入某種集體狂歡中,裹挾其中的姜萍,其實已經不再重要,甚至只是集體情緒下的背景板。
這是所謂的“無害的假新聞”,似乎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上當受騙,並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大衆獲得了情緒價值,“中專生擊敗世界名校學霸”的故事如此動人,滿足了公衆對底層逆襲的美好想象;阿里巴巴藉此宣傳了全球數學競賽這個小衆比賽,品牌形象增值。無論是機構媒體還是自媒體,從一波又一波的熱搜中,獲得了素材和流量。唯一受到傷害的,恐怕就是社會的公信力,但是無人在意。
造神容易,但也存在着巨大風險。對於姜萍事件,確實很多人尤其是諸多媒體要反思,面對熱點事件、熱點人物,要守住專業素養底線,不能在流量誘惑下,刻意迎合大衆情緒,從而丟失專業判斷力。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防止看到正能量新聞就過於興奮,抵制不住造神衝動,盲目跟風,甚至成爲假新聞的推手。站得越高,摔得越狠,這是一堂生動的課,於姜萍如此,於所有人也如此。
開屏新聞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陳思帆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