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25年,戴佩妮選擇與自我靈魂共振
作者| 朋朋 編輯 | 範志輝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現在比較快樂。”
在近日的分享會中,戴佩妮接受了音樂先聲的採訪。去年11月11日,她剛剛發行了新專輯《雙生火焰TWIN FLAME》,今年1月11日她又官宣了「雙生火焰」上海演唱會,日期選擇了2月22日。
經歷了一定的人生階段,重新與過去的自己邂逅,戴佩妮延續着“雙生火焰”的概念,選擇了許多“對稱”的日子來記錄此刻。出道至今,她依舊對音樂充滿熱情,依舊美麗而鮮活。
但相較於過去,她總是談到自己的“改變”,她似乎不再向外索取,而是向內探索,找到關於自己更堅定的內核。“我自己現在心態上也不太一樣了,我不再是那個想要太花太多時間去介紹我是誰,或者讓大家知道我能做什麼的戴佩妮了。”
也許,關於戴佩妮、關於成長與自我、關於苦和樂,戴佩妮都寫在新專輯《雙生火焰TWIN FLAME》中。
相遇、吸引、分離、沉浮、覺醒、合一。
在靈性學中,兩個靈魂往往要經歷這樣的六個階段,才能成爲真正的雙生火焰。在偶然邂逅了這個術語以後,戴佩妮感覺這正是製作這張概念專輯的絕佳描述。
在專輯《雙生火焰 TWIN FLAME》中,戴佩妮選擇了12首此前爲其他歌手所創作的歌曲進行重製,再加上一首專輯同名全新單曲《雙生火焰》作結,完成了一部講述自我靈魂探索的成長小說。
“當我寫下這些歌,我與我的作品‘相遇’了。”戴佩妮講述道,“這些歌有幸被其他很棒的音樂人拿去發行,是我的作品‘吸引’了他們,也讓我與我的作品‘分離’了。”然而,在最近兩年間戴佩妮經歷了一些讓她稱爲靈魂暗夜的時刻,“在‘沉浮’當中慢慢‘覺醒’,覺察到自己的狀態,有了一些不同感悟。”
當戴佩妮如今再看當年寫下的那些詞、那些旋律時,她會陡然愣住,發現自己的感受已經變得完全不同。“因爲年歲的增長,對事情的鬆緊度有了差異,所以我自己跟這些作品再見面的時候,那種‘合一’的感覺。我不知道誰長大了,我也不知道誰真正地覺醒了,反正我知道我和那一年的戴佩妮不一樣了,但我們又再見面了,我想和她聊聊,用此時此刻的心態心境去和她聊聊。”
在這個過程中,戴佩妮也許成爲了自己的靈魂伴侶,又或者靈魂並不需要另一個伴侶。她在創作中不斷地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和解,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養分,滋養當下的創作靈魂,也在自我探索與成長的道路上,完整了強大的內心世界和獨立的創作精神。
分享會上,戴佩妮和我們一起聽了《說實話》。這首歌被歌迷稱爲是很“私人”的作品,講述的都是她非常私人的故事和情感。最初,這首歌本打算收錄在自己的專輯中,但戴佩妮在錄音室中常常陷入深深的情緒漩渦,以至於在演唱時總是忍不住落淚,甚至無法繼續錄製。
於是,當彭佳慧向她邀歌時,戴佩妮覺得或許由彭佳慧來演繹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因此決定將這首歌割愛給她。而彭佳慧聽到這首歌的那一刻,就篤定這首歌要在新專輯中佔據重要的位置。
《雙生火焰 TWIN FLAME》這張專輯發行以後,戴佩妮接到了彭佳慧的電話,她告訴戴佩妮這首歌聽來與當年的Demo完全不同,她完全可以感受到戴佩妮心態的變化。“你現在唱這首歌時候異常的冷靜,感覺你接納了那一份酸,那一份傷口。”
當戴佩妮再次面對這首歌曲時,曾經的委屈、困惑和悲傷雖然依然存在於記憶深處,但她不再被這些情緒所左右。她能夠以一種更加平靜、從容的態度去演繹這首歌曲,將過去的情感轉化爲一種內斂而深沉的力量,融入到歌聲之中。“我是不好過的,我也接納了別人不理解我的不好過,我不再用從前的方式詮釋這種不好過。”
這種心態的轉變,與專輯的主題緊密相連,即不僅僅是對過去作品的簡單重製,更是戴佩妮對自己音樂生涯和人生經歷的一次全面回顧與總結。多年來,從出道時的青澀懵懂到逐漸成爲華語樂壇的重要力量,每一段經歷都積累下厚實的情感與感悟,成爲了專輯主題的核心元素。
她不再是那個一味在音樂中宣泄情感的年輕創作者,而是成爲了一個能夠駕馭情感、用音樂傳遞更深層次態度的成熟音樂人。在這張專輯中,她在不同風格、不同時空之間循環往復,娓娓道來自己的成長曆程。
因此,在歌曲本身的創作之外,戴佩妮還誠意滿滿地邀請了出道早期就緊密合作的一衆音樂音樂人來共同完成這張專輯。用戴佩妮的話說,“從我十九歲看到我現在四十幾歲的行業前輩,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
鍵盤手周國儀、吉他手Jamie Wilson、黃中嶽、貝斯手Andy Peterson幾乎都是從第一張專輯《Penny》開始就成爲了戴佩妮的御用編曲,陪伴她從出道走到此刻,在第二張專輯《怎樣》中,還有他們的Solo單曲。其中,鼓手John Ashley Thomas雖然與戴佩妮相識最晚,但也相識長達10幾年。
所以說,此次在《雙生火焰 TWIN FLAME》中的合作,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支持,更是情感上的共鳴與藝術上的相互成就。在25年的默契中不斷創新,將新的音樂理念和技術融入到專輯創作中,記錄了一個女孩25年對於自我、對於愛情乃至整個人生的心路歷程。
正如戴佩妮所言:“這張專輯其實回饋的意味非常大,就像日常聊聊天,分享一下我接觸的事情。”
也許是因爲與許多音樂大師有合作的默契,戴佩妮總會與他們聊起自己的想法。
準備爲《雙生火焰 TWIN FLAME》錄音時,戴佩妮想要嘗試宅在家裡錄製,黃中嶽與黃浩倫兩位老師便去她家裡“探察一番”,最終發現她的更衣室是聲場環境最適合的。於是,他們便讓她到錄音室挑選適合宅錄的麥克風,也推薦給她一支適合這張專輯“聲音比較的溫暖”的U47 Clone開始了錄音。
在這種最舒適、最私人的空間裡,反而最適合講述自己的內心故事。
當決定將這張專輯製作成黑膠,戴佩妮也是率先找到從出道之初便開始合作的專輯混音林正忠大師。他見證了戴佩妮一路走來,但會客氣地叫她老師,戴佩妮笑稱自己只好叫他大師。
在對方的建議下,她選擇以DAA (Digital Analog Analog)的方式製作這張專輯。具體而言,採用數字技術(Digital)的方式完成錄音後,再通過模擬技術(Analog)完成混音和母帶製作,最終制作成黑膠唱片。
模擬技術屬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錄音室,它記錄聲音是通過將聲音信號轉換爲盤帶上連續變化的磁場。相較於當下普遍使用的數字技術,它的優點是可以捕捉到音樂中細微的動態變化,呈現出連續而溫暖的質感,缺點也非常明顯,現存的盤帶數量有限,而每一份盤帶上至多能記錄下三四首歌。
爲了完成戴佩妮想要製作黑膠的期待,林正忠大師拿出了收藏20多年的未拆封盤帶,但數量有限,只有六盤,最多隻能製作一張專輯。他將這個選擇交給戴佩妮,是要用在這一張專輯,還是留給以後。
當戴佩妮在白金錄音時聽到Studer A80盤帶機制作出來的音樂時,她感覺自己“第一次聽到聲音的身體”,是“出道25年來難得的體驗”。 只糾結幾分鐘便決定了,“我想到這批看着我長大的樂手們年事越長,不知道自己下一次再做自己的專輯是何時。我不想有遺憾,‘就用吧!’”
選擇用模擬技術完成這張專輯,挑戰纔剛剛開始。
在白金錄音室裡,只有一臺50年前的Studer A80盤帶機,戴佩妮形容它“有脾氣”。林正中爲了完成混音,每一次都要重新校正,校正出現問題就要助理跑出去找零件。而轉速不穩、聲音不對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
完成專輯的混音之後,還需要遠赴英國Abbey Road Studio請到母帶後製工程師Miles Showell用Ampex atr 102盤帶機產出黑膠漆盤,最後再刻成鋼盤進行後續限量黑膠生產。
爲保證每一個環節都能順利進行,林正忠大師用錫紙將混音好的盤帶仔仔細細地包裹好、人肉背到英國去,以免安檢儀導致盤帶消磁,消除所有錄製好的內容。直到Miles Showell聽完第一首歌,告訴他“sounds great”才真正地鬆一口氣。
從錄音、盤帶再到母帶製作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雕琢,力求還原80年代黑膠唱片的精髓,只爲讓音樂作品能夠完美地呈現戴佩妮的表達。這既帶有一種私密、溫馨的感覺,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音樂的表現空間,讓聽衆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感受這些熟悉的旋律,形成了一種獨屬於《雙生火焰 TWIN FLAME》的風格。
在整個過程中,戴佩妮力求讓自己回到“創作demo時的狀態”,純粹地講述自己的情感,坦然地面對自我的成長,不僅是面向觀衆和市場的一種真誠表達,更是她作爲音樂人的一次向內探索。
對於歌迷來說,這是一次與戴佩妮共同回顧她音樂成長曆程的機會,而在音質呈現上所做得一切努力,都讓這次回望更具有儀式感。
在《雙生火焰 TWIN FLAME》發行兩個月後,戴佩妮也終於官宣了演唱會的消息。
延續專輯中“雙生”的概念,戴佩妮選擇了臺北和上海雙城。此外,戴佩妮會圍繞着“合一”的概念,將過去的作品與這一張新專輯合一,將自己的能量與25年來所有音樂朋友的能量合一,呈現出一個完整而又立體的戴佩妮。
與其說這是爲新專輯開的演唱會,不如說是將過去25年的作品進行地一次集體回望。
可以料想的是,戴佩妮想和《雙生火焰》走完這段療愈的路,帶着新舊作品走向演唱會的舞臺,和陪伴她再次完成作品的樂手們、和記錄她音樂故事的朋友們,留下沒有遺憾的畫面。
從早期作爲歌手出道,以其獨特的嗓音和創作才華贏得觀衆的喜愛,到後來成爲樂隊主唱,拓展了音樂表演的形式和風格,再到擔任製作人,對音樂創作和製作過程有了更全面的掌控,她一直在不斷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和突破自我。
在《雙生火焰 TWIN FLAME》中,她將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感悟進行深度融合。採用DAA技術、非傳統錄音方式等,她在音樂製作上還在持續地創新和嘗試。而歌曲的內核,則是要與歌迷、與朋友進行一場深度的情感交流。
也許當初黃中嶽與黃浩倫老師選中更衣間時,有些東西就已冥冥中註定。更衣間本就是爲換套衣服、換個面貌再登場,而那些寫給別人的音樂作品、那個來自過去的戴佩妮,也將換上新的面貌,以更加快樂、更加恬淡的姿態再登場,但內核依舊,對音樂的熱愛和初心依舊。
“喜歡的事情重複做,但如果你不用心的話,就非常危險。”正如她在採訪中所說,“所以再怎麼重複做專輯,都會提醒自己,記得你享受這件事情的心是什麼。”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改
排版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