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高回落!黃金兩日重挫近4% 盤中擊穿2300美元/盎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經過連續的上攻之後,多頭出現乏力跡象,現貨黃金連續兩天大跌。4月23日,黃金早盤一度擊穿2300美元/盎司,最低跌至2296.8美元/盎司,相比4月12日的歷史高點2430.7美元/盎司,已經回落超過100美元/盎司,本週兩個交易日跌幅已經接近4%。隨着黃金進入寬幅震盪箱體中,監管和機構紛紛提示投資風險。
大行提示黃金投資風險
上週末建設銀行發佈貴金屬交易業務市場風險提示的公告指出,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客戶要理性投資,提高個人黃金積存等貴金屬交易業務的風險防範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情況和保證金餘額變化情況。
此前,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基於黃金市場變動情況,對積存金起點金額及限額進行調整。3月6日,建設銀行發佈公告稱,自3月7日9時10分起,該行個人黃金積存業務定期積存起點金額(包括日均積存及自選日積存)由500元上調至600元,後續將持續關注黃金市場變動情況,適時對上述起點金額及限額進行調整。此後,寧波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等相繼發佈公告,上調積存金起存金額50元至100元不等。
黃金積存金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根據客戶申請,爲客戶開立積存金賬戶,記錄客戶在一定時期內存入一定重量黃金的業務。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直接操作,有主動積存和定期積存兩種方式。賬戶中的積存份額可兌換實物黃金、贖回、轉讓、質押等。
除了銀行之外,近兩週以來,隨着黃金的大起大落,市場風控措施有所增強。上海期貨交易所(簡稱“上期所”)4月10日發佈通知稱,自4月12日(含4月11日夜盤)起,對黃金期貨品種實施交易限額,黃金日內開倉交易最大手數爲2800手,但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開倉數量不受此限制。
隨後上期所在4月16日發佈通知稱,從2024年4月17日(週三)收盤結算時起,將黃金、白銀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從6%、7%調整爲8%,套保交易保證金比例從7%、8%調整爲9%,投機交易保證金比例從8%、9%調整爲10%。
4月18日上期所再次發佈通知,自2024年4月22日(即4月19日夜盤),黃金期貨AU2406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爲30元/手,AU2408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爲6元/手。白銀期貨AG2408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爲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三。
上期所同時發佈關於做好市場風險控制工作的通知,提醒各有關單位近期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請會員單位和投資者做好風險防範工作,理性投資,共同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Kitco News分析師Jim Wyckoff認爲,黃金價格的回落可能歸因於獲利回吐,以及美元的溫和走強。市場參與者開始消化美聯儲將晚於預期降息的預期,這進一步打壓金價。
黑崎資本首席投資執行官陳興文認爲,短期內黃金價格可能會繼續面臨調整壓力,特別是在市場避險需求減少、投資者獲利了結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變化的背景下。而由於地緣政治風險的降低以及美元匯率的增強,黃金價格經歷了顯著的下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以及其他官員在利率政策上維持了較爲強硬的立場等多重因素疊加,形成共振,進一步對金價構成了壓力。
投資性多頭大幅減倉
高位回落之後,黃金走勢是否已站在十字路口?目前市場的聲音也較爲紛雜。
瑞銀髮布的報告中表示,雖然有些投資者擔心獲利了結時期過早,但鑑於黃金價格的大幅上漲,市場參與者最終可能會傾向於出售部分持倉,以鎖定利潤。瑞銀預計,除非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否則黃金可能會進入一個盤整期。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王蓉分析認爲,金銀高位跌落,多頭集體離場,或面臨一定回調風險。地緣政治因素繼續擾動金價,伊以危機重回對抗態勢,黃金一度再次計價避險情緒。美國限制俄羅斯金屬出口事件再起,有色金屬板塊表現強勢,再通脹邏輯未完,或繼續接棒支撐金價。此外,長週期邏輯仍在,但是需要警惕金價行至高位繼續上行動能減弱,加之資金層面淨多頭流出,警惕高位回調風險。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10月以來黃金價格上升較爲明顯,這與人民銀行購金需求以及黃金消費性需求增加有關。今年3月以來,黃金價格反常上升可能由黃金投機交易性因素促成。
隨着金價調整,投機資金出現獲利了結的跡象。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4月16日當週,投機者所持COMEX黃金淨多頭頭寸減少6,281手合約,至172,861手合約,創三週新低。
國際黃金價格持續走高,引發購買熱潮。與此同時,黃金首飾類消費投訴也開始增多,主要集中在工藝缺陷、隱瞞克重、虛假宣傳、摻雜摻假等。
爲進一步規範黃金珠寶市場經營秩序,近日,常州市市場監管局於4月10日對市黃金珠寶協會以及常州金店、中國黃金、中國珠寶、老鳳祥等黃金珠寶知名品牌經營企業進行了行政約談。
會議通報了2023年該市黃金珠寶消費投訴舉報的數種主要情形,包括珠寶首飾存在斷裂、變形、變色、鑲嵌件脫落等質量問題;“一口價”黃金計價模式不透明,經營者銷售時不告知黃金首飾克重,或“一口價”商品與按克數商品不能互換;黃金“以舊換新”時不向消費者明示所換“工藝金”品名、重量、純度、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