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機導航太少恐影響航安 民團籲政府改善

離岸風機導航太少恐影響航安,民團籲政府改善。圖爲已完工併網的CIP彰芳暨西島風場。(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民團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臺灣西部海域已設立374架離岸風機,實際調查7家商轉風場,發現大多業者只在風場外圍端點設置自動識別系統導航標(AIS),以避免漁船碰撞,呼籲經濟部要求離岸越近、風機排列不規則的風場業者,替風機增設更多AIS,起碼風場外圍所有風機都設AIS,保障漁民出入安全。

離岸封場結構物裝設自動識別系統導航標現況調查。(示意圖/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提供)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調查7座商轉風場,發現多數業者只在風場外圍設置AIS,沒有任何業者在每支風機都裝設,認爲離岸風機AIS設置數量對於漁民航行、作業安全保障不足。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研究員吳斐竣說明,漁船AIS主機接受風機AIS訊號後,再疊加繪製在電子海圖,就能設定警示距離,避免碰撞,多數漁民認爲僅在風場外圍四角的風機裝AIS,不容易辨識風場範圍,難以避免碰,希望至少風場外圍所有風機都設AIS,點構成面,才能確保漁民出入漁港的安全。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顏士程指出,國際航標協會(IALA)的風場結構物標識指引,將AIS的設置作爲建議選項,然我國「航路標識設置技術規範」沒有將該指引納入風場業者應遵循的範圍,也沒有利害關係人的程序參與及充分諮商,導致多數業者僅針對風場外圍端點風機設置AIS,「航路標識設置技術規範」應加強風場裝設AIS,且要與漁民充分諮商。

民團呼籲,經濟部能源署要求離岸越近、風機排列不規則的風場,替風機增設更多AIS,並將協商程序納入發給電業執照的應備文件,交通部航港局則應儘速將風機AIS位置納入「臺灣海域船舶動態資訊系統」,以作爲風機AIS是否正常運作的判斷依據。

針對離岸風場業者,民團表示,應落實漁民的協商程序,如果無法在每支離岸風機都裝設AIS,至少風場最外圍的每支風機都裝設,並瞭解漁民的數位落差,協助他們更新電子海圖,也制定漁業聯絡計劃,讓漁民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