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代勒見山是山 巨幅道德經驚豔全場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右)頒發感謝狀予程代勒。(國父紀念館提供)
不只是書畫,更將社會觀察與價值判斷融入;不只是「見山是山」的禪宗修行,更在創作生涯中從表現自我到迴歸內在。藝術家程代勒的個展《見山是山》以書法觀照現實生活,以水墨展現生活所見所思。
程代勒《見山是山》16日起於臺北國父紀念館開展,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認爲可由其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境界,看出他深入淺出的筆墨實驗與功力,尤其高2.2米,寬26米的〈老子道德經第一、二章的狂草〉更看出他在創作形式上的創新。
立法委員,也是書法家的黃國書出,此次程代勒於琺瑯瓷板上,以毛筆沾釉料書寫的《道德經》令人震懾,可視爲公共藝術或裝置藝術。
對於此次展出,程代勒也表示「是最不同的一次」。除了因爲疫情而延後了1年,也打趣:「希望不像去年很多展開幕即閉幕」。
程代勒自述創作歷程,過去全球跟着西方價值觀決定主流或非主流,而自己在歷經20年的嘗試與轉折後,認爲應重新自我凝視,由反思、解構到再組織,最終選擇重回東方語境中,讓筆墨逐步回到作品上,在內容與形式上逐步淘去西方表現形式的挪移,重新學習老莊哲學與東方精神內涵。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看《見山是山》直說:「有修行感!」雖然創作媒材新穎,但內容彰顯順應自然、沉靜,如〈愛臺灣〉書作,以一種抄經的方式,雜揉楷、篆、楷書與異體字,不斷書寫着「愛臺灣」,有着修行的虔敬感,不過仔細看其中又夾雜了「愛臺幣」、「愛裝傻」、「愛見笑」,仍展現他的創作常有的詼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