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旗快評》同島染疫恐不同命
因未施打疫苗的兒童陸續有傳出重症個案,臺北市政府9日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開設親子兒童防疫門診,週一至週日不間斷提供看診服務。不少家長在開設首日就帶着孩童前來看診,現場大排長龍。(黃世麒攝)
5月8日居家隔離新制,防控政策讓許多人看得霧煞煞,觸動民衆內心最大恐懼是染疫後誰來救?從過去防疫加零到確診數每日破萬,可以看見重症死亡數不斷創新高。民衆突然意識到,就算相對確診染疫數的死亡數再如何低,卻不可否認對第一線醫護來說早已是沉重負擔,自然都害怕成爲那個重症救不回來的冤魂。
防疫政策現在不在乎大規模的染疫確診數,只要注意重症數與醫療,但疫情防控中心自認爲醫療能量很強,在OECD的全球醫護比排名卻是敬陪末端。大量確診造成中重症確診病患的增加,卻面臨醫療能量不足現況,醫護也會生病,根據國外的經驗,面對大規模的疫情擴散,醫護未來恐面臨不斷重複染疫再繼續堅守崗位的無奈迴路,這大概就是醫護心酸所在。
民衆最大質疑就是防疫超前部署完全失靈,防疫能量配置陷入如此混亂。在看不懂防疫新制的情況下,民衆只能抱持着恐懼染疫的無奈,再度上演自主閉門不出防疫模式。
面對病毒肆虐的防控無能,加上公衛端自我感覺良好防疫心態,讓醫療系統陷入疲於奔命,連帶觸發民衆開始擔憂確診洪峰下醫療資源的排擠效應,會不會變成同島染疫卻不同命的差別待遇?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