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美國正試圖用“印度”取代“中國”,中國不應幫助印度工業化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3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於6月19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造復甦 惟實勵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提供學術支持。以下爲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陳欣教授的精彩內容精編:

60S要點速讀:

1、中國給美國帶來挑戰,美國肯定希望培養下一個替代中國的對手。目前來看,美國想要扶持的對象可能就是印度。中國現在應該出臺系統性政策,遏制印度的工業化進程,防止美國在未來把印度培養成中國的競爭對手。

2、應該鼓勵富人買房,因爲買房的實質是給國家交稅,住房銷售價格中平均三分之二是給政府的各種收入(稅費和土地出讓金),爲什麼限制這些高價值人羣給國家做貢獻?但是,同時要提供廉租房和保障房,把老百姓居住的問題解決。

3、個稅起徵點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GDP和收入確定起徵點。三四線小縣城按五千起徵和上海、北京按五千起徵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對於上海這樣的城市,生活成本非常高,哪怕在上海一年賺二三十萬,但考慮到上海生活成本、買房成本,其實根本不夠用。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國家在個稅層面還是要有一些制度性的優化。

正文:

美國正試圖用“印度”取代“中國”,中國不應幫助印度工業化

美國製造業迴流,並不見得會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更明顯的是供應鏈從中國外遷,當然,外遷並不見得遷回美國。因爲從美國目前狀態來看,並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製造業。美國可能適合發展一些高端的,附加值特別高的製造業。但整體而言,大規模發展製造業在美國效率很低。

就像特斯拉在上海開了超級工廠之後,產能才能上去。即使現在中美關係僵化,但特斯拉依然要在上海再建一個儲能工廠,所以美國並不是一個特別適合發展大規模製造業的國家。從美國角度來說,可能覺得要保證供應鏈安全,把美資能夠影響的供應鏈從中國遷出去。

美國正試圖用“印度”取代“中國” ,中國應該阻止印度工業化(來源:C位觀察)

目前來看美國希望遷的國家,一個是印度,一個是墨西哥。墨西哥離美國近,相對比較容易控制。印度具有非常大的人口基數,生產要素相對便宜,再加上美國科技行業有大量印度高管,他們希望未來印度在供應鏈上取代中國,成爲下一個潛在製造業大國。美國特別希望把消費電子產業鏈遷到印度去。比如,2022年1月,印度財政部對小米開出了5.6億的天價稅單。2023年4月,印度以違反《外匯管理法》爲由,沒收小米印度公司的555.127億盧比(約48億元)。最近,印度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要在印度生產手機,需要讓中國公司在建印度分公司,聘印度人做CEO、CFO,把管理權給印度人,他們目的就是向中國企業學會怎樣製造手機,最終達到取代中國的目的。

站在這個角度,中國現在應該出臺系統性政策,遏制印度的工業化進程,防止美國在未來把印度培養成中國競爭對手。

第一,不能幫助印度發展基建。

第二,不能幫助印度進行能源方面的建設。

第三,不能向印度出口工業化需要的關鍵設備。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傳統習俗等都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製造業,但印度也會變。而且,美國現在從戰略上非常支持印度,所以我們要防止印度取代中國。因爲美國在二戰之後主導世界秩序,很多國家工業化都是美國主導的結果,中國工業化的背後美國的因素也很重要。

反過來說,中國給美國帶來巨大挑戰和激烈競爭,美國肯定希望培養下一個替代中國的對手。目前來看,美國想要扶持的對象可能就是印度。就像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扶持日本,日本發展起來之後開始挑戰美國,美國又開始扶持韓國等。這些都是美國主導下的世界秩序的變化。

不要鼓勵工薪階層買房了,因爲買房的實質是給國家交稅,應該讓富人多買房

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就不要鼓勵大家買房了。國家提供保障房,解決大家住房的底層需求就行,有很多來上海工作的人,剛開始根本買不起或工作一輩子都買不起上海的房,國家應該給這些人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提供廉租房讓大家住,解決基本住房問題。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高收入、高淨值人羣,他們可能會有更強的住房消費需求,而且他們也確實有錢可以買房。問題是現在的限購和限貸政策都把他們的需求“鎖”死了,買不了。這些政策尤其要放鬆,讓高收入、高淨值人羣自由地買房。因爲買房的實質是給國家交稅,住房銷售價格中平均三分之二是給政府的各種收入,即稅費加上土地出讓金大概占房價的三分之二。爲什麼限制這些高淨值人羣給國家做貢獻呢?應該讓高收入高淨值人羣自由買房。

但是,同時需要把老百姓居住的問題解決,給他們提供廉租房和保障房。如果是一刀切,所有人都限購,會導致低收入人羣買不起房,高收入人羣不能買房。

陳欣教授勸年輕人改變觀念:結婚不一定非得買房,租也可以(來源:C位觀察)

從個人角度來說,買一套婚房並不是剛需,因爲可以租,爲什麼一定要買呢?剛剛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想拿一兩千萬在上海買一套婚房,不現實,除非家裡條件特別好或本來就是本地有房的。靠工資收入的人不可能買得起,除非工資特別高,但正常年輕人很少有那麼高的收入。從租金角度,租金絕對數目不低,但租售比是很低的。年輕人可以承受得起租一套品質比較好的婚房,爲什麼要現在讓他們揹負着這麼大的負擔買房呢?

年輕人在職業開端應該學習或發展自己纔是最重要的,如果剛開始背了很重的房貸,可能在做選擇時候會放棄很多選擇,只能選錢多的,但往往很多機會剛開始錢不多,但對個人中長期發展有很大好處,如果受到家庭條件約束,可能只能選錢多的機會了。

整體而言,中國並不存在房貸壓力大的問題,因爲居民的存款總額遠遠超出房貸,但是存在較爲嚴重的結構分化問題。2023年1月10日,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住戶存款累計金額超過120萬億。中國房貸的總量,其實是遠遠低於居民存款總額,只是背房貸的人和擁有存款的人不是同一波人,高收入階層和中低收入階層面臨的壓力不一樣。

有一部分人收入偏低,家庭資產也不多,買房後家庭還房貸壓力很大,另外有一部分人,累積了大量財產,他們當然也有很多房,也背了房貸,但對他們來說還房貸沒有問題。今年以來有大量還貸潮,實際是這部分收入比較高、財富比較多的居民,把原來的房貸還了。

呼籲優化個稅起徵點:工薪階層還是納稅太多

三四線小縣城按五千起徵個稅和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按五千起徵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個稅起徵點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GDP和收入制定。

陳欣呼籲優化個稅起徵點:工薪階層還是納稅太多(來源:C位觀察)

對於上海這樣的城市,生活成本非常高,哪怕在上海一年賺二三十萬,但考慮到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買房成本,其實根本不夠用。但二三十萬的收入,還要交不少個人所得稅,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國家在個稅層面還是要有一些制度性的優化。

但這不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問題還是要讓大家的收入變得更多。如果本來就賺那麼點,再怎麼減免稅,作用也不會太大。其實大部分人收入在五千以下,不需要交稅。關鍵是怎麼把五千收入提高到五萬?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決的,而是整個國家要突破當前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