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聖傑以科技管理漁業 獲選全國模範漁民

竹北市民陳聖傑(右二),接手父親的傳統漁業,以科技業管理方式提升漁獲量,獲選今年「全國模範漁民」,縣長楊文科(中)1日頒發5萬元獎金表揚。(羅浚濱攝)

原在科技公司做原物料管理的竹北市民陳聖傑,6年多前接手父親的傳統漁業,以科技業管理方式,使用「水下無人探測載具」管理定置漁場,提升漁獲量,也確保漁工作業安全,並建立水產溯源認證機制,積極打入量販水產市場,獲選今年「全國模範漁民」,縣長楊文科1日頒發5萬元獎金表揚。

31歲陳聖傑說,父親陳明全是漁船船主,同有船長證和輪機長證,受父親影響,考進中國海專輪機科,他從16歲後每隔2年陸續拿到船員證、船長證及輪機長證,退伍後先後在科技公司擔任生產管理和原物料管理工作,因父親年事漸高,6年前回家接手傳統漁業。

陳聖傑從漁業人員、設備、漁獲等作業等導入科技業管理模式,特別引入「水下無人探測載具(ROV)」,以此管理定置網漁場的漁網是否正常。

陳聖傑說,1組定置網有4個足球場大,置放位置要在海面15公尺以下,最深可達26公尺,以前巡視定置網是否有破,必須靠潛水伕下水巡檢,如有破洞也要靠潛水伕下水補破網。

在改用ROV探測後,減少下水巡檢工作,配合漁船及設備更新,現在定置網若有破洞在中層以上,透過機械直接拉昇到海面修補,漁獲自然提升。

陳聖傑指漁船至少要6成人力做漁撈工作,過去要僱用約20名外籍漁工,在漁船設備更新轉成機械化作業,現在只需15名,確保漁工作業安全,漁獲量則多了2到3成。

他並建立水產溯源認證機制,將捕撈的漁獲積極打入量販水產市場,同時加入海上環保艦隊,打撈海廢和保育類海洋生物救援工作,並協助執行學界相關水產試驗計劃,經新竹區漁會推薦獲選漁業署今年全國12大模範漁民之一。

縣長楊文科表示,陳聖傑運用水下無人機管理漁場,推動科技化、人性化及年輕化理念,確實爲傳統漁業開創生機,獲選全國範模漁民,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