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中心組團 鏈結產業鏈 造車電護國羣山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18日宣佈與義隆電子、友達光電、奇美車電、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大聯大品佳共組「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左)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黃隆洲(右)握手合影。圖/王德爲

車用人工智慧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

繼推動自駕車產業聯盟之後,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車輛中心,ARTC)18日宣佈,與義隆電子、友達光電、奇美車電、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大聯大品佳等八家業者,共同成立「車用人工智慧(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並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此計劃將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鏈,打造車輛智慧化的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價值,建造車電「護國羣山」。

車輛中心董事長黃隆洲表示,汽車朝向智慧化發展,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是未來兩大主要演進方向,ARTC持續協助產業,將多年來經濟部科技專案所研發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知識(Know How),整合出臺灣優勢,這是繼推動自駕車產業聯盟後,再度帶動上中下游智慧車電產業鏈。並與聯盟成員共同努力,結合產業研製能量,打造優質車電產品,攜手邁向兆元產業,以期讓車用產業成爲繼半導體、面板及機械之後的兆元產業。

聯盟成員將發揮所長,共同打造車電的「護國羣山」,相關技術包含義隆電子提供車用AI晶片研發與製造技術,如車用顯示驅動設計、Mini LED顯示模組、及高功率/低能耗車規設計。

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表示,從整車、車輛零組件,到車用電子,這幾年來都有很好發展,整車去年產值逾2,100億元、車輛零組件去年產值高達2,300億元,及車用電子去年產值達2,958億元,其成長幅度近二成。車輛產業發展趨勢,一是走向智慧化;另一是走向電動化,臺灣將上述兩者整合起來,發展智慧電動車。

義隆電董事長葉儀晧強調,未來聯盟推動重點,包括車用晶片自制及高階影像辨識處理等面向,而未來臺灣智慧車輛,先以臺灣內銷及東南亞外銷爲主,之後再進軍歐美市場,國內主要對象以電動巴士爲主;國外市場則以電動皮卡車及工程車爲主。

義隆電的車用新品,預定今年第四季或今年底開始量產,希望今年車用相關營收約3億元,2023年有機會翻倍成長,2024年有機會大幅成長。

葉儀晧說,臺灣ICT產業做得很好,希望可成功複製到車用領域,因爲以前燃油車,都被大廠控制,但現在電動車產業,是一個新興事業,若電動車可制定通訊協定標準,做到模組化,那對臺灣中小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