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帶來衝擊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正確性無法確認
ChatGPT的出現,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大進步。(本報資料照片)
AI(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帶來衝擊,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近日召集專家討論後做出結論,ChatGPT的資料整合能力很強大,但資訊的更新性和正確性無法確認,因此在使用上需做資訊的驗證。現今ChatGPT比較像是文字編修或資料統整的工作,不善於產生新的知識與學術發現。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在2月23日由理事長、陽明交大副校長周倩邀集18位學者及業界專家討論「人工智慧技術對學術倫理的影響及因應」,他們做出結論指出,透過人工智慧科技輔助工具協助整理已有的資訊,可以加速研究的進行和發表,促進科學的開放性,進而創造新的知識。因此,應以積極態度看待這些新科技。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說,人工智慧科技例如ChatGPT作爲學習及研究的輔助工具,雖可提供即時的資料蒐集及彙整,或可減輕資料查找及整理的工作,但ChatGPT的設計類似接話程式,不會檢查資料的真假優劣、不提供資料的來源及引用,也缺乏科學邏輯的論述,這可能背離了科學研究實事求是的精神。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也提出運用人工智慧科技於研究的各階段必須考慮到的一些問題,如學術研究的課責性,研究者可透過人工智慧輔助科技改善工作效率,但也要考量由人工智慧協助的侷限性與查找資料的真實性,而研究者應對自己的研究行爲與產出負全部責任。
至於學術研究的透明性,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說,學術研究上最重要的考量是揭露所有過程、步驟、資料來源、協力單位等,如果有應用到人工智慧輔助科技,是否需要揭露、如何揭露,需要進一步考量。
關於學術著作權疑慮,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人工智慧科技工具的創新利用,基本上不會違反著作權,因爲系統不是人,所以不能主張著作權保護。但是,因爲此技術使用了網路上的資料,擁有這些資料的著作人有可能主張其智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