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萬億股票型ETF迎來集中調倉,公募規模排位賽進入年終賽點

進入2024年最後一個月,公募基金的年度規模排名爭奪戰也進入了衝刺階段。

在今年的行情中,無論是新發市場還是存量市場,指數基金尤其是ETF產品顯現出強大的號召力。數據顯示,股票型ETF的最新規模已實現年內翻倍,各路資金向頭部彙集的趨勢也越發明顯,規模持續高漲之下,各家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仍充滿變數。

另一方面,滬深300、創業板指、中證500等多隻A股主要指數將迎來集中調整期,近來這些指數產品的成交活躍度和資金入場情況也出現一定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被動產品持續擴容,指數調整對市場造成的影響將會越來越顯著,由此帶來的潛在交易性機會值得關注。

多隻指數迎來調整

根據中證指數與國證指數等官網公告,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上證50、上證180、科創50等寬基指數的樣本股調整將於12月13日收市後正式生效,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深證100等指數的樣本股定期調整則將於16日實施。此外,還有生物醫藥、國證芯片等部分行業和主題指數也將迎來調整。

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測算,以截至11月末的規模數據來看,12月涉及調整的股票型ETF規模將超過2.8萬億元,是全年涉及調整規模最大的月份。其中,滬深300、中證A500、科創50、上證50、中證500、創業板指和中證1000等主要寬基指數的ETF跟蹤規模均已超過千億元。

“隨着被動產品的擴容,指數調整對股價表現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興業證券分析師張啓堯及團隊認爲,在指數調整公告後,一方面會影響除ETF外其他圍繞指數成份進行交易的資金流向,另一方面,指數調整所帶來的交易性投資機會也會吸引更多資金的關注甚至搶跑交易,並會進一步強化這一特徵。

該團隊分析稱,實際上,ETF基金爲了能夠及時根據指數樣本調整持倉、減小跟蹤誤差,同時爲了減少集中調倉對股價造成的衝擊影響,多會選擇在指數調整正式生效前進行部分調倉,尤其是對於受調倉潛在衝擊較大的上市公司。

第一財經注意到,股票ETF近來的成交活躍度有所回升。據記者統計,進入12月後,股票型ETF的單日成交額一直低於千億元,中間甚至下探至726.02億元,12月6日時的單日成交額已重回整數關口,達到1193.64億元,超過上月底的1136.53億元。

前述多隻寬基ETF近來成交也更加活躍。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滬深300相關ETF的單日成交額達到124.59億元,較月初提升了八成以上;中證1000相關產品的日成交額則從36.37億元提高至74.56億元,實現翻倍。此外,科創50、創業板指、中證500等方向的產品成交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與此同時,臨近年末收官,部分資金出現了落袋爲安的跡象,部分賽道也有所變化。其中,“吸金王”中證A500ETF仍被大量資金看好,但流入額已經有所收窄。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12月6日,這類產品自月初以來累計淨流入97.24億元,但單日淨流入量已從月初的31.66億元降至最新的13.73億元。

還有多隻寬基指數ETF的資金淨流出情況有所改善,甚至逐漸從淨流出轉向淨流入。如跟蹤滬深300的ETF產品在12月初的三個交易日裡合計“失血”28.94億元,之後兩個交易日資金再度涌入,淨流入37.45億元。

至此,滬深300相關ETF本月淨流入8.51億元,而在11月有267.25億元資金從中撤離。同樣此前出現過明顯贖回跡象、後又有資金買入的情況還發生在中證1000、中證500、上證50等相關方向的ETF產品上。

規模排名的關鍵變量

今年以來,指數基金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基金公司也將其視爲規模增長的利器,不斷積極佈局。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按基金成立日計算,今年以來共有1041只新基金成立,總髮行規模爲1.07萬億元。

其中,股票型基金髮行份額爲2234.64億元,佔比超過20%,這一比例刷新了近九年新高。在這之中,指數基金的合計發行規模爲2160.07億元,首發規模超過20億元(含)的有44只,而去年全年僅有13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剛剛過去的11月,股票型基金的單月發行份額超過1000億元,同樣刷新了近九年新高,70.98%的佔比則創下近十年的月度新高。其中的“助力”仍是指數基金產品,多隻產品實現頂額募集,這也爲基金公司年底規模的排名增添了助力。

從存量市場來看,在年內主動權益類產品持續淨贖回的狀態下,股票型ETF仍在持續“吸金”,而9月底以來的行情回暖對ETF發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截至12月6日,今年以來有9847.1億元資金淨流入股票型ETF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持續涌入ETF的增量資金仍向頭部集中,強者恆強的格局越來越明顯,併成爲決定規模排名的重要變量。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12月6日,全市場擁有股票型ETF產品的基金公司共有52家,合計規模爲2.91萬億元,較去年底的1.45萬億元實現翻倍。

其中,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的股票型ETF規模年內增量均超過千億元,比較今年三季度末和去年底的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來看,這也讓這些公司的排名提升明顯。如華泰柏瑞基金從去年底的第17位升至第八位;嘉實基金從第六升至第四,南方基金則從第八升至第五。隨着指數基金規模繼續增長,年底的排名情況或許還有變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權益ETF是最具潛力的發展導向與明確的增量資金來源。記者從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處也瞭解到,指數產品規模已經成爲基金公司的重要發力點。無論是新發市場還是存量產品,營銷都是重點內容之一。

而沒有佈局這塊的公司也並未放棄這一賽道。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能看出來資金在向權益市場轉移,尤其是ETF產品。公司也正在研究股票指數類、量化策略類產品等目前缺失品類的佈局”。

目前,仍有10只ETF產品正在發行期,已上報或已審批待發行的“預備軍”還有65只。如12月6日,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大成基金和融通基金同日集中申報了深證100ETF,而華寶基金和永贏基金則啓動旗下深創100ETF向深證100ETF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