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府城水文重見天日!文化界人士齊聚清水寺 演出劇場表達心聲

臺南市一羣文化人士在清水寺前舉辦劇場,倡議打開部分的地下古水道。(程炳璋攝)

自2017年11月因工程連續在中西區挖出兩處古河道,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開始倡議掀起府城早期地下溪流溝蓋,30日下午5點在中西區清水寺前演出「行水回城─吟遊.舞弄小戲」劇場,用藝術喚起民衆重視,臺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出席表示,已研議在符合安全條件下,適當打開古水道。

臺南中西區過去有五條港稱號,發源於成功大學附近的德慶溪是主要溪流,後來五條港陸化,許多溪流逐漸成爲排水溝,再變成居民的污水道,政府接通污水管後,使用的重要性下降,幾乎皆被覆蓋在馬路下方。

目前仍有部分古河道具有排污功能,連通家庭污水,排往運河。2017年11月,中西區西羅殿的南河港古河道,清水寺附近的枋溪古河道陸續因工程被挖掘出來,立刻引起文化團體重視,倡議應「掀開」府城地底的部分河道。

「行水回城─吟遊.舞弄小戲」由耳邊風工作站趙虹惠統籌演出,演出人員有有不少文化人士參與其中,包括吳昭明、張婷詠、蘇鈺婷、蔡蔡、王雪人、蔡枳倩。選定在清水寺前的枋溪古河道上方進行。

今年因爲施工,西羅殿附近的南河港以及清水寺前的枋溪兩座古水道重現,引起民衆關注,民間更成立「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期待溪流水文再現。

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會長吳昭明表示,有水纔有城市,臺南早年有臺江泊船航行,城內有德慶溪、枋溪和福安坑等溪流,直接影響臺南的城市建構。

李孟諺表示已在研議打開部分地下古水道,但須在不影響交通安全前提下開放,會找都發局、水利局與文化局跨局室討論,在部分路段呈現臺南地下古水道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