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木棉勝火
每年二三月,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木棉花開的時節。挺拔的木棉樹上,紅彤彤的木棉花像剛睡醒一樣,在半空中舒展花瓣、吐花露蕊,一簇簇、一片片,與彩霞輝映,爲大地裝扮,成爲一道獨特風景線。
對遊春賞花的人來說,來昌江看木棉花,是一件樂事。3月9日,筆者乘車赴昌江,尋訪今春木棉花。動車行駛到昌江境內,窗外田野中的幾棵大樹突然闖入眼簾。
“是木棉花!”定睛確認後,內心着實驚喜了一把。高高的木棉樹,火紅的木棉花,如同燃燒的火焰,即便相隔較遠也能目睹大片鮮紅。看見木棉花的瞬間,心情也瞬間變得激動起來。
在海南的傳說中,木棉花是“英雄花”。如今,這英雄之花已成爲昌江文化旅遊發展的使者,吸引着天南海北的遊客,昌江也藉助木棉花打造起城市文旅新地標。
叉河鎮排岸村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村子因河道、梯田等地散落生長的木棉樹而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取景拍照。筆者偶遇了一支身着黎族服飾的團隊,領隊阿姐羅敏說,她們是昌江活力舞蹈團隊,這次就是爲了跟木棉花合影而來。
在排岸村村口,玉米、火龍果、地瓜等當地農產品和木棉花茶一道被擺上攤位,供遠道而來的遊客選購,農戶們依託木棉花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生計,平靜的村莊也有了新活力。
每天清晨,黎族阿妹林香都會去木棉樹下撿拾掉落的木棉花。幾根木棉枝,幾朵木棉花,在她的巧手搭配下,一束美麗的木棉扎花就做好了,引得路過的遊客駐足欣賞。
“這花不賣,只爲給客人欣賞。”林香說,她早年在廣東打工,這些年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就決心留在家鄉。
“黎族兒女從小就跟木棉花打交道,小時候最愛吸木棉花汁,那甜蜜味道永遠也忘不了。”排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邢春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年木棉花開以來,來村遊客量達到歷史最高值。”
木棉花帶火了鄉村,也盤活了景區。路兩旁、梯田邊、村落中……漫山遍野的木棉花讓昌江成爲一座木棉花之城。在縣旅文局工作的蔡婧婧從小生活在黎族村落,木棉樹對她而言有着不一般的意義,“最開始是黎族百姓用木棉樹來織錦,用木棉花來染色,把木棉搓成條,做成枕頭,織成布。2016年開始,我們縣立足木棉花特色大力開發旅遊線路,爲遊客打造看花的全域景觀帶”。
七叉鎮昌化江畔的木棉紅觀景區,氣候溼潤,溫度適宜,自然生長的野生木棉樹沿岸佇立。每年春節期間,這裡的木棉花總是爭先恐後地開放,乘船賞花成爲當地的特色旅遊項目。
3月上旬,昌化江畔的木棉花大多開始凋謝,但仍擋不住遊客踏訪尋花的熱情,乘船觀景的遊客沉浸在美麗的南國山水中。景區現場主管餘兵感慨:“遊船經營時間跟着花期來定,每年從正月初三開始只營業3個月左右時間。這些年,遊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營業以來,每天乘船遊客有七八百人次,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
花開花謝,木棉勝火。在昌江,那一株株從遠古成長至今的木棉樹,依舊在每個春天捧出如火的花團,獻禮給五湖四海的賓朋。一朵朵承載着黎族兒女感情寄託和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木棉花,在昌江的大地上繁榮綻放。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潘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