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急診醫出任務 加薩走廊戰火下被「早產兒奮力一握」秒落淚

以色列近日攻擊加薩走廊南部拉法的安全避難點,當地有超過百萬巴勒斯坦人正在試圖努力逃離戰爭。(圖/翻攝自MSF網站)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去年10月7日爆發戰爭,加薩最大難民營遭砲擊,「無國界醫生」緊急撤離22名國際救援人員,包括第一次出任務的林口長庚急診科醫師洪上凱。以哈開戰已四個月,如今身在臺北街頭的洪上凱,仍心繫加薩走廊當地人民及同事,他說,「總覺得任務還沒結束。」

今年34歲的洪上凱,中學時代就立志當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獨立的人道救援組織,專注在國際間提供緊急醫療援助,團隊成員來自159個國家,超過6萬7000名前線人員每天在世界各地提供醫療照護。

洪上凱2023年7月第一次出任務,前往巴勒斯坦的加薩走廊,參與優化當地急診流程,爲期半年。加薩走廊與臺北市面積差不多,共有230萬人口,長期受到以色列與埃及監控,當地本來就偶爾會有空襲事件或火箭試射。

「10月7日那天,我在睡夢中被火箭彈聲吵醒,一直響不停讓人覺得不對勁,下樓走出住宿,看着天空無數彈軌,才知道戰爭開打了。」加薩走廊開始被密集轟炸,令洪上凱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轟炸的清真寺距離他辦公室僅有70公尺。「當時沒人敢說話,房子搖晃、玻璃破裂,附近居民哭泣、尖叫與祈禱聲,整整持續30分鐘。」

洪上凱於2023年7月從臺灣出發,在加薩北部的印尼醫院工作,主要負責協助優化急診系統及臨牀技術。(圖/MSF提供)

身爲急診科醫師,洪上凱平時習慣隱藏情緒,但在加薩走廊時,卻止不住激動與淚水。「當時醫院已斷水斷電,一位母親抱着早產小孩等待就醫,我伸手觸碰寶寶時,他竟然緊緊抓住我的手指,我當場哭了出來。」洪上凱記憶猶新,那一刻只想對寶寶說:「出生在這樣的世界,身爲人類的一員,我深感抱歉。」

以色列當局在10月13日向加薩北部發出撤離令,官方規定外國人道援助工作者才能出境。洪上凱跟着撤離隊伍抵達埃及邊境的拉法關口時,許多民衆試圖闖關,場面混亂中,一名母親突然將年幼的孩子遞給無國界醫生成員,邊哭邊說「救救這個孩子」。「什麼樣的狀況,纔會讓一位母親無助地送走孩子?她只求一絲絲希望讓孩子活下去。」他歷歷在目地說。

洪上凱在11月初提早結束任務,11月5日回到臺北。「加薩走廊的那26天戰火日子,最困頓時,我們要分配飲用水、計算每人每天的卡路里攝取量,但我們還是每天開會討論如何調度醫療資源,試着維持人道救援組織的使命。」洪上凱說,他可以很驕傲地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情形下,無國界醫生始終沒有背棄最珍貴的價值。

洪上凱回來臺灣後,有時在臺北的街頭還是會突然閃神,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告訴自己現在是安全的。面對許多人稱讚他是英雄,洪上凱感到萬分不安和歉疚。「不安是因爲經過前線任務後,更明白即使用盡全力,能夠改變、拯救的其實真的不多,無奈、低潮、徒勞無功更像是我們的日常。」

仍有許多當地無國界醫生在加薩走廊堅守岡位,爲民衆提供治療與物資補給。(圖/翻攝自MSF網站)

據加薩走廊衛生部最新消息,過去24小時新增127死,累計至少2萬8985人死亡、6萬8883人受傷。截至2024年2月7日,「無國界醫生」在加薩南部的4間醫院,提供外科手術支持、傷口照護等,同時也提供乾淨水補給,支援20個水分配點並每天提供8萬升的水給當地民衆。

洪上凱仍心繫着跟他一起在加薩走廊共事的300多位無國界醫生當地員工,「我總覺得任務還未結束,在無國界醫生的宗旨裡,見證與發聲是我們與衆不同且引以爲傲的成分,而在這次任務更彰顯了它的重要。」

無國界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獎

無國界醫生於1971在法國巴黎成立, 由13位醫生和記者在奈及利亞比亞夫拉(Biafra)見證戰爭與饑荒後,基於「無論性別、種族、宗教、信仰或政治立場如何,所有人都應該要能夠獲得醫療服務」信念,而創建的獨立組織,專注在國際間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並將人們的苦難對外發聲。

初期共有300名志願者參與無國界醫生救援行動,包括醫生、護理師和其他工作人員。1999年,該組織獲諾貝爾和平獎。截至2022年,無國界醫生在全球超過75個國家或地區進行人道醫療工作。

開戰兩年的俄烏戰爭中,無國界醫生2023年在烏克蘭長達1,000公里的戰線上,進行6萬多次診症和諮詢,爲超過1000名戰爭傷患提供義肢和復健服務,以行動診所和救護車在前線附近運作,讓民衆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

無國界醫生2016年於臺北設立辦事處,至2019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希望加深臺灣民衆對組織及其人道醫療工作的認識,同時希望引起更多人對人道危機的關注。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