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軍服別亂丟 小配備價值不菲

軍事迷吳尚融在寫書前也擔任過微電影導演,重演戰爭現場,還原史實,也充滿戰爭氛圍感。(吳尚融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

軍事迷吳尚融研究軍服5年,他認爲軍服或配備的價值,要看歷史背景,像是大陸時期傘兵的臂章,看起來不起眼,卻可以賣好幾萬元,很多老人家過世後,家屬不懂就把遺物丟掉,但服裝或配備可能價值不少錢。

吳尚融指出,導演和編劇常爲了博取收視,在許多電影情節軍事片的軍服或配備使用不正確,結果離史實更遠了,而他在寫書前也擔任過微電影導演,重演戰爭現場,還原史實就是希望讓軍事迷感受到滿滿的戰爭氛圍感。

吳尚融提到,因爲要寫書所以會買很多兩岸的軍服深入研究,他舉例,如果像是一套電影《報告班長》的那種草綠服,整套配下來約1萬多元,若是歷史人物簽名的軍事文件或佩戴過的小小徽章,價值更可能超過美金1萬元。

他表示,服裝或配備的價值,要看歷史背景,大陸時期傘兵的臂章,看起來很不起眼,卻可以賣好幾萬元,很多長輩過世後,家屬不知道、也不懂價值,就把遺物丟掉,相當可惜。

吳尚融也舉例,他的爺爺是軍人,中山裝和軍服在家中太常見,爺爺過世後,奶奶就把爺爺的軍服拿來當抹布,而媽媽是學藝術的,大略分辨得出骨董價值,看到奶奶拿爺爺的軍服來當抹布,發現鈕釦是銅製,就知道是骨董才珍藏起來。

此外,許多人會發現爲何抗戰軍服的顏色不一?吳尚融在書中也有詳細解答,他表示,因爲當時國家財政困難,黃綠染料昂貴,藍灰染料比較便宜,所以雖然軍服的法定標準色是「草黃色」,但還是有許多地方的軍服以藍灰色爲主,主要就是要省下軍服費用,這樣的情況到了抗戰中後期更爲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