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能源轉型氫能拚佔2成 電解槽需求可期

餘佩儒提到氫能產業涵蓋上游制氫、中游氫儲運、下游多元應用場景。上游依制氫方式,分爲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品制氫、電解水制氫(綠氫),其中,朝綠氫發展爲實現淨零目標,而電解水制氫的關鍵角色即是電解槽。目前四大主要電解制氫方式包括髮展較成熟的鹼性電解法(Alkaline Electrolysis)、質子交換膜電解(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及新興技術陰離子交換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e)、固態氧化物型電解(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餘佩儒觀察,全球電解槽2022年產能爲13.8GW,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到2030年全球業者已規畫產能爲61.3GW,主要來自歐洲和大陸兩大地區,但該產能規畫數值仍較淨零目標下的850GW需求存在很大缺口,爲業者切入綠氫市場的機會。

歐洲電解槽領導業者致力產能的提升,營業範疇往下游端加氫站等佈局,例如挪威Nel、英商ITM Power、法商McPhy,而在制氫技術選擇上除了鹼性/PEM外,成立於2017年的德商Enapter主打模組化AEM電解槽。更重要的是前述歐洲電解槽業者的客戶已擴展到亞太等地,透過示範場域創造產業外溢效益。

餘佩儒表示,電解制氫現階段仍非臺灣氫能產業發展首要之務,卻是國際上在發展綠氫投入的重點領域,臺灣業者可思考的機會點爲電解槽的關鍵零組件或系統整合(SI)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