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供過於求 全年石化業出口 恐衰退三成
大陸21日宣佈中止石化業12項ECFA部分產品優惠關稅,估計將使業者要多繳163億稅金,衝擊43萬就業人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石化業去年以來處於谷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劉致中透露,預計今年全年石化業出口恐有兩至三成衰退。雪上加霜的是,佔臺灣石化產品出口84.4%的大陸市場,因大陸宣佈明年起中止12項石化產品ECFA關稅減讓,更受衝擊。分析認爲,在民生消費市場需求萎縮,加上大陸產能持續開出,石化業出現供過於求,景氣下行,預料2024年第2季才能慢慢復甦。
經濟部10月發佈的經濟情勢報告顯示,化學材料產業與產業總關聯度高達6.0116,爲各行業之首。石化業不景氣逐步影響末端勞動市場。近期臺塑集團下的南亞鼓勵員工「優退」,儘管南亞在第一時間出面澄清,但相關訊息引起社會關注。畢竟石化業相較電子科技業在人力市場上較少耳聞變動。劉致中認爲,在經濟狀況不好時,廠商會進行成本管控,而人事也是成本一環。
臺經院產經分析師羅凱禎分析,2022年以來,大陸市場需求疲弱,整體「價揚量縮」,石化業景氣處於衰退的情況;今年也未能見好轉,全球總經形勢悲觀,下游製造業景氣、產銷狀況都不佳,再加上大陸石化業持續開出產能,導致「需求弱、供給擴大」,產品報價仍處疲弱,因此今年營運表現仍走弱。
圖/經濟日報提供
石化產品生產基本上要維持開工狀態,產線具有持續性特徵。劉致中表示,大陸市場萎縮,但產能持續開出,導致產品愈來愈多,近期大陸廠商在東亞「倒貨」,導致包含臺廠在內東亞市場業者叫苦連天。
「以前大陸本來進口產品,現在變成出口,這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本來就是供需問題。」業界人士指出,因爲大陸產能很大,且都是一體化模式在做。在供需下,石化業景氣循環十分明顯,約七年一個循環。
羅凱禎分析,大陸在石化業發展政策逐漸朝實現完全進口替代的方向前進,對於一些大宗石化產品進口需求勢必逐年減少。對於我石化產業來說,大陸的角色會逐漸從主要需求市場轉向產能競爭。也因此大宗石化產品未來面臨到產能競爭壓力,獲利空間較悲觀,但高附加價值的塑膠原料產品衝擊相對小。
展望2024年,石化業者仍將面臨不少挑戰。羅凱禎指出,在石油輸出組織國(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政策、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下,預計會助推明年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所以對業者而言,原料成本支出勢必有所提高。同時業者也需要面臨石化產能價格競爭,且部分過剩壓力較高的石化品項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成本轉嫁壓力。
但在挑戰之中,也有正向訊號。羅凱禎說,今年石化業景氣已相對偏低,根據臺經院景氣調查顯示,大多數廠商對於明年市場需求前景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大陸、東南亞與印度等外銷市場應該有機會復甦回暖。所以2024年石化業出貨量應有機會比今年增加。因此預判2024年石化業景氣應該是從2023年穀底呈現回升態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