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年過半百,別再硬着頭皮買房
財政部統計,目前全國房屋持有人年齡,45歲以上佔約8成,其中65歲以上的銀髮族就佔了近3成,健康照護商機龐大,全世界的人都在想辦法解決養老住房問題,預期未來養老居住的安養村、共生宅將會有很多出現。老人住老屋問題不少,50歲之後除非財力雄厚,一般民衆換屋難度越來越大,不必硬着頭皮買房,若是選擇住在養老住房,財務負擔將比自己購屋來得輕鬆。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說,50歲之後除非財力雄厚,一般民衆換屋難度越來越大,伴隨着平均年齡延長,唯有新房子的使用壽命足以承載起後續人生下半場的生命。買房時不必遷就子女的需求,或者購買中古屋,寧可輕鬆地購買一間小小而溫馨適合自己養老的新老人住宅,在能力愈來愈差的未來,不擔心沒房子住也不用擔心沒人照顧。
郭紀子說,附帶居家服務、24小時照顧提供長短期住宿服務的養老共生住宅,普遍是用租的,而非買的。除非想要留下遺產給子女,否則,租這樣的房子就很好了,根本不需要老來購屋。而有的民衆可能擔心老了租不到房子,郭紀子表示,市場在改變,適合養老居住的安養村、共生宅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只恐怕有一窩風泡沫化以及供需結構失衡問題,未來應該不會有數量不足問題,而且有以房養老、保險、安養信託、長照政策等多種機制陸續建構,不必太過煩惱。
考量子女成年空巢、離婚率高獨居多、房間整理與打掃負擔、房間大老人活動不便、房間越大心理越空虛孤獨等等諸如此類的因素,銀髮族更適合小坪數住宅。長期終老的養老型住宅機能,更應重視的是鄰近或直接連接長照機構、醫院、公園、捷運、便利生活用品採購等。對於有房族羣,建議賣大房買小房,而不是賣城市的小房移居鄉下住大房。更不必揹負鉅額房貸升級換豪宅,年過半百,別再硬着頭皮買房了。
臺灣不僅屋齡老化,屋主也老化。根據財政部統計,目前全國房屋持有人年齡,45歲以上佔約8成,其中65歲以上的銀髮族就佔了近3成。老屋的規劃大多不適合老人居家,且臺灣的狀況,多數是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光是上下樓梯就是困擾。養老住宅更重視公共空間、設施與服務,而注重養老設計的以新成屋爲主。
銀髮族的樂活人生,需要來自整個社會的支持,更需要家庭式的照顧。老來不敢亂吃,需要養身,訊息支持的可靠度與專業度就很重要,銀髮共生住宅精心設計的餐飲,就是對老人很好的照顧項目。面對身體退化,需要輔具與協助人力的支持,甚至於突破死亡恐懼、疾病恐慌還需要情緒支持,銀髮族照顧很難由機器取代,而需要真正有溫度的人的照顧。獨居老人沒有社交圈支持會更加孤獨,活得正向快樂需要自尊支持,提升自信減少孤獨,需要利他支持,這些需求特徵顯示銀髮族更需要團體生活。而要具有這樣的環境與受到這樣的照顧,居家安養比較難以達成,長租銀髮共生住宅纔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