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Micro從利基型出發 2026年裝置量拚1537萬臺(2-2)

以「最佳化合物半導體投資平臺」爲目標的富採帶領旗下晶元光電、隆達電子、晶成半導體、元豐新科技以及葳天科技五家子公司共同於4月27~29日的Touch Taiwan中展出,參展子公司應用領域不只包含顯示,也涵蓋了車用、感測、特殊照明、功率元件及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因此在展區中除了展示集團Mini LED 、Micro LED等先進顯示的技術進展外,也結合智慧移動、智慧生活與元宇宙等未來熱門應用場域,展現富採極具優勢的全方位佈局。

而針對Micro LED技術,在這次Touch Taiwan中,富採整合旗下三大子公司晶電、隆達及晶成的研發能量與技術,端出多道Micro LED好菜,現場宛如頂尖視覺饗宴。晶元光電突破以往在Micro LED領域的低調,展區中設立Micro LED包廂,展示其較同業更接近量產目標的更大尺寸、高均勻性RGB COW(Chip on Wafer)及GaN on Silicon。

Micro LED發展初期成本昂貴仍是最大的阻礙。許多研究機構認爲,爲了避免面臨LCD、OLED的價格競爭。Micro LED適合先從利基型產品開始切入,如大於75吋的大型電視、廣告看板。小於2吋需要高像素密度的穿戴式裝置,或不同形狀設計的車用顯示器,特殊應用的透明顯示器等。

Micro LED存有各製程挑戰,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產業情報網報告,以4K爲例,假設巨量轉移的良率爲99%,則需修補25萬個晶片。過去曾希望良率至少達99.99%(4N)以上,修補量可降至2500個以下;現在多以巨量修補技術來彌補良率不足。

IEK認爲,Micro LED全綵化技術有兩大路線,第一種是轉換紅、藍、綠三色光的Micro LED,優點是可以完整保留Micro LED的特性,但巨量轉移及後續修補製程都必須針對紅、藍、綠三色光進行處理,也會複雜化電路的設計,目前代表業者有Planar、Lumens、Sony、TCL、京瓷與鎿創。

另一種則是選擇只轉移一種顏色(一般爲發光效率最佳的藍色),剩下兩種顏色再利用量子點材料進行色轉換,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簡化製程,但對於量子點材料尺寸穩定性與加工技術的要求很高,目前代表業者有Saphlux、三星、羣創。

研究機構IEK預估,Micro LED裝置初期以智慧手錶、AR/VR眼鏡爲主要應用。隨着成本降低,2026年裝置量將達1537萬臺,且應用延伸至TV、NB、車用面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