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兩會政策利多 陸股上漲空間可期
正如市場普遍預期,兩會將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市場期待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將可推動經濟成長。此外,中國2024年赤字數字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目標的3%,另有人民幣(下同)1兆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和3.9兆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
儘管當局承認,當前中國經濟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但其政府工作報告承諾加大力道提振經濟,聚焦於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國內消費、深化改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持續擴大開放、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同時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的市場準入等項目。
中國正面臨着經濟結構性質變,未來投資上可聚焦消費升級、技術升級、城市升級、產業升級四大概念;尤其,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驅動力,當局者希望保持此趨勢,亦進一步呼籲實施「全年消費」計劃,鎖定汽車銷售、電子產品等項目,並鼓勵更多高品質的商品消費。
預期中國2024年的消費年成長仍將達到7%,主要動力來自於經濟基本面的持續改善,預期持續強勁的服務性消費將帶動其他領域的復甦,以及在新的發展模式下,房地產市場走穩帶來的信心修復。
投資方面,大規模設備更新及消費品的以舊換新將支持製造業投資的成長;同時,政府增加保障房供給,無論是新增保障房建設或吸納部分商品房並改造爲社會保障房,有望緩解商品房市場的壓力,促進房產市場走穩。
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市場改革。在對外開放方面,報告中同時提出了加快推動經濟改革的建議,目的在於爲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相關措施如果被迅速實施,可能有助於改善營商環境,並提振市場情緒。
數位經濟方面,2023年中國市場規模已突破50兆元,佔GDP的41.5%。中國料將繼續實施「人工智慧」倡議,推動數位經濟快速發展,重點是將傳統產業數位化。同時,中國政策制定者繼續強調綠色轉型,並強化碳排放削減目標。這顯示中國對綠色轉型的承諾依然堅定,因這不僅能產生新的生產力,還能確保能源安全。
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中長期來看,關鍵在提升總要素生產率,而科學技術的突破爲此提供廣闊的空間。例如,今年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人工智慧+」行動,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的門檻更低,成本亦更可負擔,令更多企業從中受益;顯示中國的數位經濟發展進入嶄新階段,「人工智慧+」將爲各行各業的效率提高,注入更多的發展動能。
整體而言,中國市場確實存在着一些獨特而複雜的風險,包括政策支持可能來得太少、太晚,或者長期經濟轉型未能按計劃進行。再加上個別風險,例如近期網路遊戲行業面臨的監管,這也意味着投資人必須積極管理配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