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遭重拳!暴利的牙科診所,苦日子來了

對於打工人來說,壞一顆牙,可能比被開除還難受。

雖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但一旦進入口腔醫院的大門,牙上痛很快就會轉移到錢包上。

補牙上百,做根管上千,要是嚴重到最後種牙,五位數的開銷會直接清空工資卡餘額。

在2023年,北京市朝陽區的補牙參考價格就高達17092元,這還不算前期的治療費用

民營牙科診所,曾經和白酒、眼鏡一起被稱爲“三大暴利行業”。

在不少老闆眼裡,牙科診所一年回本、兩年小康、三年暴富的創業神話也十分誘人。

去年,我國口腔行業的市場規模高達2052億,且在2015~2020年期間,口腔行業每年都保持着17%左右的超高增速。

但是在今年,“狂飆”中的口腔行業,似乎陷入了泥沼。

全國的多家連鎖口腔醫院突然提桶跑路,倒閉率高達30%,甚至行業內的“龍頭”泰康博拜也開始大量出售旗下門店。

“暴利”的口腔行業,爲什麼越來越難?

口腔醫院“最難一年”:

一邊爆賺,一邊跑路

看個牙而已,怎麼會這麼貴?

在過去,一口好牙絕對是上流社會的標誌,而到了如今,看牙的成本仍然非常高昂。

看牙最貴的項目,莫過於種植牙。

種牙被稱爲“蛀牙的終點”,不少患者都經歷過“補牙-牙冠-種牙”的經歷。

相較於傳統假牙,種植牙美觀、衛生,但價格也令人咋舌。

2023年之前,想要種一顆牙,至少要準備8000~20000元,算上前前後後的治療費用,簡直就是錢包殺手。

國內的種植牙一般都進口自瑞士、韓國和德國等地,但是一顆出廠幾百元的種植牙,在經過經銷商和口腔醫院的層層加碼後,價格翻個十倍再正常不過。

有網友調侃,種一嘴牙,都能在三四線城市買一套房了!

由於中間商太多,從患者身上薅下來的羊毛如何分配並不可考,但種植牙一個項目,就撐起了整個口腔行業40%的利潤。

當然,除了種牙,口腔行業還有另一個“吸金獸”:牙齒正畸。

不管是小學生帶的鋼質牙箍,還是白領女性的隱形牙套,都屬於正畸項目。

在北京,一次普通的隱形正畸治療,花費至少2萬~3萬元,療程也普遍長達半年以上。

就算牙齒被掰回原位,後續的保養、矯正都能產生大量費用。

數據統計,光在2020年,我國就有310萬例正畸案例,而這些案例也給口腔行業提供了30%的利潤。

很多人納悶,私立醫院那麼貴,爲啥不去公立口腔醫院掛號看病呢?

原因很簡單,僧多粥少,公立醫院根本不夠用。

數據統計,我國共有口腔醫院10萬餘家,但其中公立的專科醫院僅僅佔比不到1%,只有幾千家,想排隊搶號難於春運搶票。

而由路邊診所、連鎖大品牌組成的私立口腔醫院,卻佔有了83%左右的市場份額。

而我國口腔疾病的發病率約爲74%,也就是說,每10個人裡至少有7個人被齲齒、牙周病、口腔潰瘍等問題困擾。

每當牙痛突然來襲,想必沒幾個人能忍着病痛抗過漫長的排隊等號,只能奔向街邊的私人診所。

即便如此,如此有“錢景”的行業,卻在2024年迎來了閉店潮。

今年7月,一家武漢的口腔醫院突然倒閉跑路,將近500名患者儲蓄的近千萬診療費一夜消失,其中一位患者剛存進去11萬,卻沒等來自己的治療方案。

無獨有偶,在天津、上海、成都等地,都有本地較大型的連鎖口腔醫院相繼閉店,其中不乏優貝口腔等行業龍頭企業。

三成口腔醫院正在面臨倒閉困境,這個“暴利行業”正在迎來一次大洗牌。

狂飆半途,被兩記重拳截停

2020年之前,口腔行業可謂風光無限。

隨着普通人越來越重視口腔衛生,也願意把錢砸到口腔醫院裡,導致行業利潤一度高達70%,十分可觀。

而到了如今,老百姓的蛀牙沒見減少,但口腔醫院卻都快乾不下去了。

究其原因,是兩記重拳砸中了口腔醫院的利益源頭。

第一記重拳,來自“國家隊”。

種牙太貴,患者苦不堪言,其實國家衛健委早就盯上了這一亂象。

從2018年起,相關部門就多次發文,想要整治口腔行業。

但真正的致命打擊,還得算是去年底由四川省醫保局發起的統一採購規定。

統一採購,就是由醫保局出手,對種植牙的原材料進行統一招標,單顆種植牙的價格被限制在了4500元以下,隨後全國各地的醫保局紛紛開始效仿。

國家隊出手,之前盤踞在產業鏈裡的中間商被大量清退,種植牙價格大跳水。

患者的感受最爲直接,過去8000元起的種植牙,如今只要4000元左右就能搞定,平均價格降幅高達55%。

但在口腔醫院眼裡,這卻是一次天大的劫難,少了中間商,過去錯綜複雜的利潤返點就此消失。

種植牙業務的整體利潤直接跳水60%,過去的香餑餑,如今再也難撐起整個體系運營。

不少專做種植牙的口腔醫院都在整改之後轉型了業務方向,開始在美白、補牙、蛀牙方面發力。

第二記重拳,來自亂入的“卷王”同行。

“國家隊”出手,不但打掉了種植牙價格,也打懵了“躺着吃飯”的口腔醫院們。

眼見形勢不好,一些“狼性十足”的卷王醫院爲了搶奪市場,發起了價格戰。

爲了拉攏新客,一些醫院把種植牙的價格從4000元一路砍到千元以下,甚至某家口腔醫院還推出了“種牙送車”這種離譜廣告。

但是低價歸低價,“卷王”們卻沒有把心思放在治療水平上。

爲了剋扣成本,大量粗製濫造的廉價種植牙出現在了市面上,而且使用這些種植牙的醫院,也不願意爲患者提供後續的保養和保修業務,種完不管,非常坑人。

有的醫生還被業績拖累,開始違背醫德,勸患者“多拔多種”來保證利益。

過去補個牙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一上手就是先拔再種。

而亂象還得讓大醫院來擦屁股,浙江一家口腔專科醫院的醫生就吐槽,說最近找他們處理這段種植牙的患者數量激增。

另外,不少口腔醫院開始在業績的壓力下大搞營銷,在點評網站和社交媒體上瘋狂投流,獲客成本直線上升。

數據統計,目前一線城市的口腔醫院,通過線上獲得種植牙的客戶成本已經高達3000元/人左右,儘管看牙貴,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高利潤早就被高成本填平了。

從業者苦不堪言,但對於患者來說,這何嘗不是一次大快人心的“撥亂反正”呢?

口腔行業的“暴富濾鏡”,早就該碎了

行業越來越難走,不少從業者都認爲:牙科診所會不會太多了?

但從數據顯示,我國的口腔從業者還真不夠多。

2021年,WHO發佈數據顯示,中國口腔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共有27.8萬人,平均下來每一萬人才能共享不到2個牙醫,遠遠低於歐美的5人/萬人。

口腔行業的人才缺口一直都是行業最大的困境,但與其抱怨同行內卷、患者意識太差,口腔行業本身的問題也不能視而不見。

首先,口腔行業得丟掉自己的“暴富”濾鏡。

過去,高利潤的口腔行業堪稱能“躺着賺錢”。

不管是技藝高超的老牙醫,還是踩着風口入局的投機分子,都能通過開一間小牙科診所實現財務自由。

但行業過於發達,導致入局的玩家魚龍混雜,對於普通患者而言,大醫院去不起,小診所不敢看成了常態。

而在高利潤的時代過去後,小診所很快成了第一批遭殃的犧牲品。

卷又卷不過,水平又參差不齊的小診所們,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抱團取暖。

有不少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拋出了橄欖枝,比如美維口腔、瑞爾集團都開始效仿美國的DSO模式(牙醫支持組織)成立了自己的幫扶體系。

這一體系不輸出醫生,但是會聯合諸多小診所,進行統一醫療耗材採購、統一運營系統和醫護人員培訓。

儘管這樣做會進一步稀釋利潤,但是這樣一改過去“魚龍混雜”的經營狀態,將會逐漸變得規範且統一。

在“好日子”過去之後,口腔診所們也得適應這種下凡的經營模式。

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改進落後的消費模式,也是口腔行業進步的必經之路。

把普通患者擋在口腔醫院門外的,無非就是“太貴”倆字。

但口腔行業畢竟有其特殊性,在國家醫保範疇內,只能處理蛀牙、牙齦炎、牙髓炎等疾病,而種植牙、正畸和美白等項目,患者只能自掏腰包。

前面提到的種植牙統一採購,已經是目前“國家隊”能對患者們做出最有效的幫扶了。

不過如泰康等大型集團,其實早就開始涉足口腔醫保項目,在一些公司的招聘啓事中,也把“含商業牙科保險”作爲吸引人才的重點。

只不過,作爲大型集團的“自產自銷”式保險,其中的利潤空間和可操作空間仍然很大。

但是在口腔診療的費用進一步被收緊的同時,想要打開更多客源羣體,讓患者更沒有包袱地走進口腔醫院,透明、實惠的牙科保險纔是新時代剛需。

一口好牙,不應該是奢求。

從業人員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的同時,也得認識到,這只是過去“暴利夢境”破碎的餘波而已。

越是大衆的生意,應該越透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