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念!梅雨季「2關鍵指標」仍未建立 氣象局曝:中南部最晚迎雨
▲今年春雨爲同期倒數第四少,中南部水情拉緊報。(圖/記者李毓康攝)
春雨少、西半部水庫紛紛拉緊報,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春雨是有紀錄以來同期倒數第4名,預計5、6月降雨仍是偏少至正常,必須等到東亞季風增強、北邊梅雨鋒面南下2關鍵同時碰上,纔會出現長時間的強降雨,預計北部5月上旬開始有雨,中南部則是5月中下旬才逐漸有雨。
氣象局預報中心呂國臣表示,今年2到4月天氣變化快,除了受到冷氣團與東北季風增強影響的時間外,其餘時間都是偏暖,尤其2、3月偏暖情形較明顯,而往年春天降雨雖快但仍能累積不少雨量,反觀今年累積雨量少很多,是有紀錄以來同期倒數第4名,從去年6月到今年4月來看,是同期雨量最少的一年。
呂國臣表示,春雨極端少的主因爲反聖嬰現象,由於海溫影響,導致菲律賓東側氣旋增強,雨量偏少的範圍變大,日本以南的高壓相對較強,天氣也更穩定,因此華南地區的降雨都偏少,要等到反聖嬰現象緩和才能解除少雨現象,預計夏天就會恢復正常。
展望今年梅雨季,必須要有2關鍵指標配合,纔會出現大範圍的連續性降雨,包括東亞季風增強,並配合北邊梅雨鋒面南下,雙重效果影響下,滯留鋒面停留臺灣上空,造成數日降雨,其中可能發生短時強降雨。
▲▼氣象局公佈梅雨季天氣預測。(圖/氣象局)
而東亞季風往往是在5月中旬左右開始建立,梅雨季大範圍降雨約落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而各地降雨好發期也不同,北部降雨時間比南部早,北部預計5月上旬開始有雨,中南部則是5月中下旬或更晚纔有雨。
每年梅雨季的雨量變化較大,通常大範圍降雨時間多爲5天到一週。據統計,雨量最多爲2012年902毫米,最少爲1980年182毫米,差距5倍之多,可見梅雨季的旱澇變化差距極大。根據預測模式來看,2梅雨季關鍵指標在未來一、兩週仍沒有機會建立。
呂國臣表示,在5到7月間雨量偏少至正常,5月在菲律賓一帶降雨偏多,但臺灣仍受反聖嬰現象影響,降雨偏少機率大,而6、7月降雨就趨於正常;氣溫則是偏熱機會高,除了5月屬於正常外,6、7月都偏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