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新書「遠路不須愁日暮」看見「不想有下一代」的港人

香港著名政治評論人蔡子強。(香港電臺)

香港已不是昔日香港,留下來的香港人自有自處之道。香港著名政治評論人蔡子強新書「遠路不須愁日暮」,深入書寫對香港的觀察,獻給留下與離散港人。

根據二○四六出版社發佈的新書資訊,「遠路不須愁日暮」是蔡子強近幾年在「明報」專欄的結集,記錄他近年生活所思,包括香港社會狀態丕變、港人離散惜別、留下來的理由,以及探望苦難中的友人與面對退休的心情。

新書資訊指出,蔡子強雖然心情無奈,但在書中引用古詩詞及中外名人故事自我開解,並傳遞隱逸之思與溫情交往。本書是知識份子專欄隨筆,又夾雜文學、政治與歷史知識。

新書資訊指出,作爲「留下來的人」,蔡子強將思考、行動與自我開解方法,獻給現今的留港人、海外離散港人,以及中年心境的人。

蔡子強在書序中寫道,近年香港政局驟變,很多年輕人不單是買不起樓,就算想發聲、想有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想爭取民主自由,卻發現處處紅線。於是也就罷了,索性「躺平」。

蔡子強舉2022年8月底日本即將排放福島核污水的事件爲例,香港電視新聞進行街頭訪問,問市民會否擔心日本水產安全,有年輕受訪者表示完全不擔心,記者反問何故,對方回答「我們不打算有下一代」,蔡子強驚覺莫非這就是「終極躺平」。

蔡子強在書序中指出,其實這也是千百年來中國讀書人的行徑,這種逆境時的調整,有學者稱之爲「儒道互補」,意指雖然儒和道在處世態度和精神面貌上看似相反,前者主張入世、有爲、積極;後者則主張出世、無爲、順其自然。但兩者卻能並存,且成爲讀書人的精神支柱。

蔡子強爲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常於香港、中國大陸報刊撰寫專欄,曾獲頒騰訊網「中國年度最佳專欄」,南方週末「中國年度最佳專欄」第二名;在香港得過由香港記者協會及國際特赦協會所聯合頒發的「人權評論」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