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錫勳/安倍晉三接班人?藏在菅義偉「施政方針」中的未來日本
安倍政權於2020年9月16日畫下句點,日本社會正在評價歷代最長——「安倍政權」7年8個月的政策成果。
筆者透過2021年1月18日施政方針演說內容,分析今後日本的政策走向。
施政方針演說內容
菅義偉首相於2021年1月18日國會舉行首次施政方針演說。
此演說分爲六大部分:
(1)新型冠狀病毒對策(2)如何復興大震災之後的東日本、災害對策(3)日本長年課題的答案(4)創造人流向地方(5)少子化對策和未來的社會保障(6)外交.安全保障。
▲防疫是日本首相菅義偉的首要任務之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防疫對策是菅政權的最優先課題,也是2021年國會質詢重點。
筆者稱之爲臺灣驕傲的「防疫經驗外交」、「防疫先進國」。
臺灣行,爲何日本不行?!
▲因應疫情,日本人出外紛紛戴上口罩。(圖/路透)
至於「日本長年課題的答案」部分,菅義偉提到希望將日本從「課題先進國」轉變成「課題解決先進國」。
而菅義偉首相提出答案是:綠色社會的實現、數位改革、創新、日本企業的成長、國際金融據點。
觀光是臺灣對日本最關心的領域。
「2020年4,000萬人」是安倍政權乘着東京奧運的風,4,000萬名外國人觀光日本的目標。
但是受疫情影響,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去(2020)年2月之後前往日本的外國人觀光客大幅下滑。
越南勞動者訪日人數僅次於中國,位居第二名。
因應世界各國「鎖國」政策,菅政權則轉向國內市場,打出「Go To Travel」政策,並企圖振興觀光產業。
但由於第三波疫情嚴峻,此政策被迫暫時停止實施,而且再度發佈緊急事態宣言。
航空公司JAL和ANA、鐵路公司JR東日本、JR西日本、JR東海都陷入營業赤字。
▲疫情也導致日本航空公司與鐵道公司營收赤字。(圖/記者蔡玟君攝)
此外,菅義偉首相施政方針演說中的「創造人流向地方」,其實類似安倍政權的「地方創生」。
菅義偉首相的政策是:農業成爲成長產業、觀光立國、透過規制改革修正「東京一極集中」。
▲觀光與美食吸引國際旅客造訪日本。(圖/shutterstock.com、日本觀光局、泛佳旅行社提供)
農業和觀光立國依然是日本對外行銷的重要推手。
菅政權推崇日本「自然、氣候、文化、飲食」能有效吸引國內外觀光客,更強調後疫情時代,日本將再邁向「世界的觀光大國」。
今年是臺灣加入CPTPP良機
英國正式表明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臺灣希望日本協助加入CPTPP,關鍵在於福島等5縣食品的管制和解禁。這些食品是否安全、安心既是科學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臺日雙方政府有權力的人溝通之外,對臺灣國民和媒體溝通也是不可或缺。
▲雖然日本希望臺灣能開放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但該議題已從食安問題轉變爲政治議題。(圖/記者徐政璿攝)
菅義偉首相於1月18日施政方針演說中談到對於對外交.安全保障方面的看法,像是:多邊主義、日美同盟和「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FOIP)」、日本防衛和經濟安全保障、近鄰外交。
針對「多邊主義」菅義偉指出,日本今年是「CPTPP議長國」(輪值主席國),「主導」着實的實施和「擴大」會員國的討論。
以此用詞脈絡分析,今年是臺灣成爲CPTPP會員國之良機。
▲臺灣希望能在日本支持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菅義偉首相重申:「日美同盟是我國外交.安全保障的基軸,印度太平洋地區、國際社會的自由、和平、繁榮的基礎」,並強調「從美國開始,(日本將)深化東協、澳洲、印度、歐洲等的合作,並和更多的國家、地區共同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關於「近鄰外交」是指:「東協是戰略伙伴。韓國是重要鄰國」,日本並希望能與韓國回覆「健全關係」。但特別一提,這次施政方針演說整體內容都未提起中國。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vs「安全繁榮的印度太平洋」
菅義偉首相1月28日和拜登總統的初次電話會談再度強調:「雙方一致更加強化日美同盟,緊密合作邁向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之實現」,川普政權也是採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但是2021年1月21日的NHK「時論公論」分析「拜登總統企圖重建的美國」卻指出,憂心拜登總統對「a secure, prosperous Indo-Pacific(SPIP,安全繁榮的印度太平洋)」的用詞修改。
這是否代表日美同盟路線是否出現不同調?
「航行自由」是日本和美國針對中國在南海建構軍事基地所採取的用詞。
▲美國海軍航母艦尼米茲號在南海航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而拜登總統將「自由開放」換成「安全繁榮」,似乎是戰術上的用詞調整。
「自由開放」是針對中國的用詞,「安全繁榮」是想實現的目標。
同樣地,日本政府將「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戰略」兩字省略,修成「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之實現」可視爲是戰術運用,避免過度刺激中國。
「戰略」用詞所具有的軍事意味較強,被認爲是中國包圍網的構築。但這樣的話,越南等東協國家、印度必須顧慮中國,不敢大張旗鼓地加入。
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之實現」用詞,拜登總統的「安全繁榮的印度太平洋」,都應該是用詞上的戰術運用,畢竟重點是在「實現」目標。
▲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島風號」(DDG-172)。(圖/日本海上自衛隊)
「自衛隊」受限於日本國憲法第九條,不能稱之「自衛軍」或是「軍隊」。
日本政府對「專守防衛」下的「敵基地攻擊能力」用詞特別謹慎。
菅首相於1月22日參議院本會議,回答「日本維新會」片山虎之助議員有關「打擊力」的質詢:「(打擊力)依賴美國,今後也沒有考慮變更如此日美間基本的角色分擔」。
隨着日美同盟的強化,「日本可以負責的角色有必要比現在擴大」。國會質詢用詞是「打擊力」,以避免過度強調自身的「攻擊能力」。「不變更基本的角色分擔」則是戰術運用;至於「擴大可以負責的角色」纔是日本的真目標。
▲F-35B戰鬥機。(圖/United States Air Force)
對於「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擁有」維持曖昧,事實上日本擁有相當的能力,F-35B戰鬥機是最典型「攻擊能力的擁有」。
北韓飛彈能力的提升是日本建構「敵基地攻擊能力」的主要理由。日本政府稱「『出雲號』型護衛艦的改修」並非變成「航空母艦」,而是「多功能.多用途護衛艦」。
F-35B戰鬥機加上「『出雲號』型護衛艦的改修」、宇宙作戰隊的創設是否建構日本版航空母艦打擊羣?
從上述例子可見,日本在外交上謹言慎行、用詞曖昧,避免過度刺激,並隨時保持平衡狀態的一貫原則,以及事情未達確定階段絕不輕易宣傳等,而這些特點均值得臺灣學習。
熱門點閱》
► 宋兆文/亞太最強潛艦怎撞船?人員「嚴重過失」使得蒼龍失去蒼龍威猛
► 錢世傑/年終縮水怎辦?坐等開市「紅包行情」 讓你的錢錢一同長大
► 寒波/臺灣買到疫苗惹!誰先打效果最佳?可從「這兩類」族羣始
► 軍事家/共機屢侵犯臺ADIZ 添購空中加油機是解方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