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長大、讀書的記憶是臭水溝味——建中第一名畢業 他卻只想讀臺大中文系

詹佳鑫上課活潑有趣,很受學生喜歡。圖/詹佳鑫老師提供

網路上「戰文組」的煙硝味濃,包括:念文組沒有出路、薪水低等,貶低念文組的價值。

81年次的詹佳鑫,建中第一名畢業,考大學時分數可上臺、成、清、交的理工科系,卻只填了一個志願「臺大中文系」;研究所念了更小衆的「臺大臺文所」,畢業後應屆考上錄取率不到千分之3的新竹高中國文老師。

對文學和創作情有獨鍾的他,頂着家人對他學醫的期待、社會「重理工輕人文」的主流價值觀,一路「逆風」而行並不輕鬆。如今能夠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做着最喜歡的老師工作,整個人看上去就像個大學生,神氣清朗、明亮。

詹佳鑫的心思細膩、敏感早熟,高中就開始創作,獲得建中「紅樓文學獎」,高三得到「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三獎。

5年前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無聲的催眠》詩集,今年出版了第二本著作《請問少年》,集結從青春到現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創作。詹佳鑫說,書裡幾乎是將自己青春的挫折和成長的傷疤全部示人,雖然有些羞赧,但也已30歲、不想再遮掩自己了。

這本三十而立之作,也是想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對建中、臺大這些「頭銜」感到尷尬,怕大家覺得他在炫耀;但他後來明白,這些其實是客觀的事實,也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成爲現在的他,並不需要回避。

從小在菜市場長大,國中內心有些自卑

很多人聽到他建中、臺大畢業,直覺其家庭背景必定不差、有很好的學習資源。但其實不然,他出身市井,爸媽在菜市場擺攤,賣各式束腹腰帶、護膝護腕,從小學起他就幫忙擺攤。

小小的他坐在媽媽攤位的後方,用印着美麗風景的月曆紙鋪在水溝蓋上,把小板凳當成矮桌,盤坐着寫自修或作業。「我讀書的記憶是臭水溝的味道,還有炸排骨的味道,聽着殺雞、剁雞的聲音,隔壁甘蔗雞的老闆請我吃凝固的雞油,嘴巴里含着雞油鹹鹹的味道,」如今早已吃素的詹佳鑫說。

在傳統菜市場長大的經驗,啓蒙了詹佳鑫對人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市場裡有各式形形色色的人,看着老闆如何招呼客人、客人如何殺價,看到人性、也見到人生百態,這些都成爲他後來寫作的素材。

升上國中以後的青少年在意別人的眼光,內心有些自卑,開學時填寫父母職業欄時,難以誠實地寫下「菜市場擺攤」,甚至暗想如果在百貨公司擺攤不是比較體面嗎?

考完大學學測最後一節課,詹佳鑫第一時間就衝去菜市場找媽媽、幫忙顧攤,媽媽問「考得好嗎?」他說:「應該還不錯。」很神奇地,從這一刻起他對於自己是菜市場小孩變得毫不避諱;直到現在,只要得空就會去菜市場陪媽媽擺攤。

從小主動念書,吊車尾考上建中

從小詹佳鑫就是很乖的孩子,唸書不用大人煩惱。每學期會主動跟爸媽要錢買自修和考卷,課前先預習自修、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複習寫考卷。這也是他現在常跟學生分享的讀書方法,「只要做到這3個簡單步驟,考試一定能考得不錯。」

打小他看着爸媽四處奔波各地市場,從早忙到晚,很心疼父母。懂事的他心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出人頭地,讓爸媽不要再這麼辛苦。」考高中時,以建中爲第一志願,房間裡貼着「我要考上建中」,最後吊車尾考上建中。

開學第一天上學,詹佳鑫把書包反背、「建國中學」4字朝內,不想讓人看到校名,討厭制服上繡名字。當時他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慚愧名不副實,還是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

建中強者環伺,校門口張貼的紅色榜單上滿是各種獎項。詹佳鑫說,得到數學、物理等奧林匹亞的金、銀牌,好像大家也沒太在意,不是多不了起。即使自己得了一些文學獎,但心裡隱隱有種「自己還不夠好」的感覺,很努力想讓自己變得更好。

高中三年,詹佳鑫拚命努力唸書,想證明自己,雖然吊車尾考上但表現絕對不輸人。最後他以全校第一名畢業,「現在回想起來蠻佩服當時的自己的拚勁,對自己蠻殘忍的。」

難得爲自己「自私」一次,只想念臺大中文系

身爲家族唯一男丁,阿公和媽媽都期待他當醫生。但他只想讀自己喜歡的科系,志願只填了臺大中文系,若沒考上,寧可重考。阿公常怨嘆「可惜啊,市長獎畢業讀中文系,以後要做啥?」

過年過節、親戚聚餐,大家一聽到他念臺大中文系,現場就陷入沉默。有好長一段時間,詹佳鑫覺得自己沒有達成長輩對他的期待,會因爲他們的難過而難過,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有點自私。

大學時期,詹佳鑫積極投稿、橫掃各大文學獎項,也賺獎金,想用行動說服家人,希望長輩能夠理解他。

爲準備教甄,苦練到幾乎說不出話

比起學術研究,詹佳鑫更熱愛創作和教學,碩二時決定考教師甄試,一邊修教育學程、一邊寫論文,壓力如山大。回母校建中實習半年,「看見每個孩子的特質、改變與成就,更覺教育這行的深邃迷人。」立志應屆就要考上老師。

詹佳鑫說:「教甄真是我人生考過最難的考試。」準備考試的過程太傷神,原本就清瘦的他整整瘦了5公斤。他把蘇軾〈赤壁賦〉等30篇核心古文背得滾瓜爛熟;爲把握每分每秒,他將古文放在透明資料夾裡、黏在蓮蓬頭下,邊洗澡邊背書;大門旁也黏着古文,穿鞋時邊綁鞋帶、邊背書,背完纔出門。

「我真的很想當老師。」這股強烈的動機驅策他卯足全力、做足準備。他特別回建中借教室練習,每天練到晚上9點,整個校園一片黑。他和其他同伴狂練用粉筆、寫板書,寫了又擦,整個臉都是粉筆灰、臉一抹都是黃的。聲帶過度練習到長囊腫,幾乎說不出話來,得打類固醇。

「考教甄就是拚榜首,各校只有一個開缺。」詹佳鑫當時考3間學校,錄取2間。其中,新竹高中388人正取1,錄取率只有千分之2.6,詹佳鑫笑說:「一定是神明或仙佛暗中幫助我。」

某種程度來說,老師教學也是一種表演。小時候曾夢想當歌手和演員,有表演慾、骨子裡是戲精的他,複試時使出渾身解數,在短短15分鐘內,吸引5位評審(還有想像中的全班學生)的目光,「能唱就不要講,能演就不要唱。」如:抽到鄭愁予的《錯誤》,講述深閨怨婦等待良人歸來,但良人遲遲未歸;他不僅傳神地表演粉絲機場追星、偶像卻沒來的失落感,還唱了段《望春風》,唱作俱佳。

當導師,難的是教人

撰寫《搶分秘笈》、《現時動態》等多本高中國文應試書籍的詹佳鑫認爲,在高中當老師,不只教搶分、應試的技巧,更珍貴的是,陪學生走一段很珍貴的青春,許多孩子把不敢對父母吐露的心事、和他分享。

「當高中導師,難的不是教書,而是教人;生活習慣、學習態度、責任感,非一日形成。」詹佳鑫帶班的班規是「自律、愛人」4個字:「對內」自律,做好自己該做的功課和工作,管理自己。「對外」愛人,做人不自私、幫助同學、回饋社會,世界纔可能變得更好。

他隨身的筆記本里夾着提醒自己的話,甚至還畫螢光筆、提醒自己,例如:多關懷學生,「高關懷才能高要求。」

「有時候老師也會被學生傷害,備感挫折、懷疑自己,但我不想當一個會怨懟、憂鬱的老師。唯有快樂的老師,才能教出快樂的學生。」他常對自己喊話打氣,「詹佳鑫你真的很棒,」提醒自己,當年想當老師的心情有多炙熱。

當老師,成就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成就自己。竹中是自由度很高的學校,學生也很聽明,詹佳鑫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如:帶學生走出教室、在竹中小森林上課;用戲劇表演的方式教賴和的〈一杆秤仔〉;錄製微電影、Reels等,運用新媒材教學。

《請問少年》第一篇文〈蒼蠅人〉,是詹佳鑫高三的創作;最後一篇文是〈永恆迴盪的鐘聲〉,2篇文章剛好相隔10年,巧妙地首尾呼應:同樣是鐘聲響起,當時還是不想上課的學生,如今成爲一個準備去上課的老師,從臺下走到臺上,從少年變師者,陪伴青春學子、邁向他們的理想,願美麗的鐘聲永不止息。

透過出書,詹佳鑫重新梳理自己的成長,忍不住覺得以前自己活得太辛苦了。爲新書所寫的自序〈少年自在〉,可謂他目前的心境,除了希望自己能夠活得更自在,也希望那個純真、敢冒險的少年能長久自在於心。

延伸閱讀:

小冬瓜: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多點理解、多點包容,這世上的遺憾是不是就能少一點?

從小老師天天打電話通知家長,長大成爲知名Youtuber小象:「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能改變,只有你可以。」

從小就要照顧爺、奶,也曾因繳不出班費而想放棄資優班;建中生陳寬昕一心想改善家境,踏上德國尋夢之旅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