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山城眷村 蟾蜍山煥民新村工程獲金石獎
「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榮獲金石獎殊榮。(北市文化局提供)
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融入眷村居民串門子的日常,設計竹籬笆區域引導、展現竹籬笆眷村文化。(北市文化局提供)
第31屆中華建築金石獎今日舉辦頒獎典禮,北市文化局「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榮獲優良公共建設/優良空間活化類-施工組金石獎殊榮。評審委員表示,修復工程保存眷村空間特殊性與建築表情,融入眷村居民串門子的日常,設計竹籬笆區域引導,活靈活現地展現竹籬笆眷村文化,獲評審委員青睞。
蟾蜍山聚落區位於臺北盆地的南端,爲公館地區最早的聚落,2016年8月被登錄爲臺北市「文化景觀」後,陸續投入近2.2億元經費辦理三期修復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分別於2020年及2022年完工,得獎的第三期「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也於今年完工。
文化局說明,蟾蜍山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眷村等不同時期,聚落建築包含眷村住戶建築及自力營建家屋,建物建材、結構與樣式隨着時間演進而增建,不同類型的建物修復工法、多元文化歷史脈絡的保留等要素,提升本次修復工程的難度。
文化局表示,爲呈現山城眷村聚落的特色與在地性,適度打通,樓梯、門窗開口、室內配合山勢的高程儘量維持既有格局,大量保留原有建物磚瓦及木造建築,建築特色元素包含鐵製花臺、鐵製欄杆、造型鐵花窗,屋頂建材可見有日式黑瓦、水泥瓦、複合式金屬屋頂等。
文化局也說,上下空間的樓梯計有室內磨石梯、水泥梯、木梯及戶外梯鐵梯、RC 樓梯,地坪計有磨石子地坪、拼花磚、木紋地坪、素燒花磚等建築細部特色,整體景觀型塑出多樣性的房舍樣貌,反應建築材料多樣性,以及眷戶爲因應生活在有限空間下充份利用的巧思。
評審委員表示,「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將國內少見的山城眷村聚落特色原樣保存,且修復工程保存眷村空間特殊性與建築表情,融入眷村居民串門子的日常空間行爲,設計竹籬笆區域引導,活靈活現地展現竹籬笆眷村文化。
評審委員也說,施工單位以接近各時代建材的材料進行修復或保持原貌、以清洗修復局部填補方式維持原有建物形式,做工細緻、品質管控優良,獲評審委員青睞並獲得金石獎殊榮。
文化局表示,蟾蜍山煥民新村委託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成立眷村部門經營,將此地作爲眷村文化推廣基地,未來規畫有眷村文化保存、樂齡藝術共融計劃、口述歷史蒐集、青銀共創計劃、環境教育、老資材再利用計劃、志工培育及社區合作等多種運用方式,也將對外招商,朝向複合式且彈性的經營規畫,延續眷村生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