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邊球”挑釁
01清咸豐八年(1858年)五月份的時候,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攻陷大沽口,包圍了天津城。咸豐皇帝派欽差大臣桂良和花紗納,和英法美俄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6月13日《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6月18日《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6月26日《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6月27日歸納起來:1、賠償英法600萬兩銀子的軍費;2、增開十個口岸、對四國實行片面最惠國待遇和治外法權;3、允許四國傳教士在內地自由傳教;4、允許四國在北京派駐常任公使。02條約簽完,等四國陸續撤出大沽口,咸豐立馬又逼着桂良和花紗納去找洋人,修改《天津條約》的內容。爲啥咸豐這麼在乎派駐公使這一條?要面兒。自古以來,中國都是“朝貢外交”,即各國使者以“下邦使臣”身份前來進貢。而現在英法美俄要在北京城常駐公使,意味着大清國和這些“洋夷”身份平等了。這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桂良和花紗納接到旨意,叫苦不迭:字是您讓籤的!押是您讓畫的......這......咸豐:那我不管!農曆八月二十八日,桂良和花紗納只好又苦逼哈哈跑到上海,找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勳爵商量“修約”。03桂良是東閣大學士,花紗納是禮部尚書。平常都是滿朝文武給他倆陪笑臉兒。可現在他倆卻要給“洋夷”陪笑臉。還要天天磨嘴皮子,弄得人嫌狗厭,“天朝威儀”丟了個精光。這樣過了一個多月......或許額爾金看這哥倆實在過於卑微了,感動了?又或許,嫌這哥倆天天絮絮叨叨,煩了。居然同意了修約:答應英國公使常駐北京城外,有公務才進城。桂良和花紗納一聽欣喜若狂,皇上最在乎的“在北京派駐常任公使”已完成任務,就麻溜兒答應了英國人的其他條件,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條件包括:鴉片貿易的合法化,外國鴉片以“洋藥”名義進口;英法關稅從之前的10%下降到2.5%。雙方約定,明年農曆五月,四國公使到北京面見咸豐皇帝,正式交換《天津條約》正本。04桂良和花紗納上了“報喜”的摺子,便興沖沖地啓程回京了。但等待他們的,不是咸豐的嘉獎,而是一頓訓斥:朕讓你們修改四個內容,你們改了一項,還有臉“報喜”?咸豐對修約結果不滿意,英國人也不滿意:雖然藉此使鴉片貿易合法化,但顯然不值得對大清國做出這麼大的讓步,“修約”內容作廢,按照第一版的來。1859年4月,英國首相斯坦利派普魯斯,來到上海,換掉額爾金,立馬會晤了法國和美國公使。三個鬼佬一碰頭,決定給大清點顏色看看,逼大清接受公使駐京的要求。05得知三國公使準備到天津登陸、進北京換約的消息後,咸豐明確指示:1、三國公使登岸地點不能在大沽口,改在大沽口北面的北塘鎮。(北塘一帶皆爲灘塗,海水很淺,可以防備洋人的軍艦靠岸)2、三國公使隨行不得帶軍隊,在天津登岸後即由清軍負責安保工作;3、一旦換約完成,三國公使必須立刻離京。06農曆五月二十日,三國公使和護送的艦隊一起來到大沽口外。直隸總督恆福,根據咸豐的旨意,派迎接使者和他們碰了面,轉達了中方“登岸地點和不帶兵”的要求。鬼佬們這次來就是要給大清點顏色看看,當場拒絕。正在北塘等着迎接三國公使的恆福,聽說洋人艦隊硬要進大沽口的消息後,滿頭冒汗:去年洋人打下大沽口,皇上撤了直隸總督譚廷襄的職。現在洋人又要來闖大沽口,自己這總督帽子還能保得住嗎?恆福趕緊跑去找大清當世的第一名將、負責天津防務的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商議對策。僧格林沁安慰恆福說:“我來天津一年,大沽口防務加強了很多,不用怕他們!”僧格林沁確實沒有吹牛逼。自去年受命整飭天津防務以來,僧格林沁就全心全意撲在了大沽口的防務上。1、重建被英法聯軍擊毀的大沽口炮臺。親自考察了各種建築材料,最後使用南京浦口一帶的沙性泥土混合天津本地的粘土,增強炮臺的抗擊能力。對炮臺原有的簡單露天結構進行改進,增加頂蓋、加高胸牆,大大減少了敵艦炮彈爆炸造成的殺傷力。爲了遲滯敵艦行進的速度,在攔江沙之內樹起三道攔河鐵鏈,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2、大幅提升火炮數量和質量。重新鑄造和購置火炮84門,形成遠中近距離完整的火炮射擊體系。3、增加兵力、加強訓練。僧格林沁到任後發現,原有的綠營兵各級軍官吃空餉嚴重。守軍編制是1600名,實際在編不到1000,且個個都是混工資的兵油子。僧格林沁上報咸豐:從京師八旗中調來800精兵;從內蒙古調來戰鬥力較強的蒙古馬隊1000人;原有的綠營官兵,留下精悍的;同時從臨近地區抽調較爲精銳的綠營兵補充。這樣,大沽口炮臺的兵力,實打實的增加到了3000人以上。此外,天津地區還有後備兵力10000多人,義勇團練50000人。07五月二十一日,英法艦隊司令何伯,派人給直隸提督史榮椿送信:立即清除海口的各種障礙物,讓英法艦隊進入大沽口,否則後果自負。去年的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勝利後,英法聯軍就沒把大沽口炮臺放在眼裡了。他們認爲,這次硬闖大沽口,清軍也不敢開火。就算開火,也沒什麼用,構成不了什麼威脅。但史榮椿根本不鳥。到五月二十五日,何伯看大沽口守軍毫無放他們進入的意思,決定對炮臺發起進攻。這天拂曉,英法艦隊越過大沽口外的攔江沙,命令工兵乘坐小艇前去破壞海口的障礙物,打開通道。英國人一開始還非常緊張,怕遭到炮臺射擊,結果一直忙到下午3點,大沽口南北炮臺全都靜悄悄的,一個士兵也沒有露頭,任由英國工兵破壞障礙物......何伯心裡大喜:我就知道這幫辮子佬都是慫蛋。隨即下令,駛入海口,向兩邊炮臺開炮,掩護陸戰隊登陸,攻佔炮臺。08其實這是史榮椿在麻痹英國人。全體守軍正摩拳擦掌,渴望洗刷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的恥辱。史榮椿下令做好戰鬥準備:咱不開第一炮,只要洋人敢開第一炮,咱就揍他狗日的!下午3點多,英國人先開了第一炮,蒸汽炮艇“負鼠號”炮轟南岸炮臺。史榮椿馬上下令還擊。清軍將士忍了一天,馬上把炮簾子一掀,點火......何伯完全沒想到清軍敢還擊,更沒想到清軍的火力如此兇猛。“負鼠號”的主桅杆被打斷。緊接着是“負鼠號”後面的“鴴鳥號”。“鴴鳥號”是英國艦隊的旗艦,何伯就在這條船上。面對南北炮臺的交叉火力,“鴴鳥號”沒幾分鐘就被打得起火爆炸,艦長當場死亡,40名水兵9人跳水逃脫。何伯身受重傷,被手下人搶救到另一艘炮艇上。眼看旗艦都撲了街,後面的幾條炮艦嚇得想退出清軍的射程。但何伯不準退(臉面上掛不住,要把場子找回來),下令繼續開炮對轟,同時下令陸戰隊強行登陸。然而,打到下午5點的時候,英國艦隊,2艘被擊毀,3艘受重傷,2艘擱淺,其餘6艘不同程度受傷。何伯覺得:?這不正常啊!09何伯覺得不正常,因爲他不知道大沽口已今非昔比了。你是不是也覺得不正常?看看這次英法艦隊的配置就知道了:英國人是主力,有1艘蒸汽巡洋艦,1艘蒸汽護衛艦,2艘蒸汽炮艦,13艘淺水蒸汽炮艇、2艘蒸汽運輸艦;法國人,有1艘淺水蒸汽炮艦,1艘蒸汽運輸艦。總計21艘艦船。注意看,全是蒸汽艦船。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蒸汽機已經開始應用於艦船,但技術水平有限,當時的船用蒸汽機馬力不夠大,因此帶不動大型艦船,只能應用於輕型艦船。大型主力戰艦依然以風帆爲主要動力。這次英法艦隊主要任務是護送公使,且考慮到要從大沽口溯海河而上,因此並沒有派出吃水深、對風力要求高的大型主力戰艦,而是以適合內河航行的蒸汽炮艦和炮艇爲主。但這麼一來,火力上就大打折扣了。當時蒸汽炮艦一般裝備火炮6-10門,蒸汽炮艇只有2-4門火炮,且都爲中小口徑火炮。和裝備數十門大口徑火炮的主力戰艦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且艦體較小,無法在關鍵部位加裝裝甲,全艦基本都是木質船殼。10一直在局外看戲的美國人,看英國人被揍得這麼慘,也不管什麼“中立”了,馬上把軍艦開進海口,幫英國人,結果被清軍火炮一頓招呼,嚇得趕緊跑路了。此時,英國1000多名陸戰隊員終於強行登上了海口南岸,準備對南岸炮臺發起進攻。可等待他們的是一大片爛泥地。一腳踩下去,陷到小腿肚子,走路都費勁,別說打仗了。清軍發現了他們,馬上發射輕型火炮。英軍臥倒在爛泥之中匍匐前進,一直爬到天黑,終於爬到了南岸炮臺跟前,準備發起攻擊。結果發現槍眼裡全是爛泥,沒法發射!這還打個毛!趕緊撤吧!可前進不容易,撤退也不容易。就這樣,清軍不斷髮射火箭和火筒,照亮炮臺下的區域,發現英軍士兵,就是擡槍(一種大型火繩槍)和弓箭一頓招呼......11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以清軍勝利告終。英軍傷亡578人,法軍傷亡60人,美軍傷亡2人,合計640人。英軍的13艘艦艇,四艘被擊毀沉沒,六艘被打成重傷失去戰鬥力,只有三艘僥倖逃出攔江沙外。清軍傷亡32人(史榮椿因爲靠前指揮,不幸被炮彈擊中陣亡,比較大的損失) ,炮臺輕微受損。交換比1:20。是晚清外戰中不多的亮點。坦率地說,此戰清軍取勝主要原因是敵人輕敵!清軍難逃第三次大沽口的慘敗......不過,此戰中的一個經驗,有借鑑意義——如何應對“擦邊球”挑釁?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史列傳》、《清實錄》、《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曆代軍事工程》、《世界海軍史》、《光緒重修天津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