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路邊的綠油漆 臺灣交通安全協會:「標線型人行道」很有價值
2020年年底,時任新竹市長的林智堅展示標線型人行道結合停車帶,讓行人可以安全通行。(本報資料照片)
爲洗刷「行人地獄」惡名,最近一年來不少縣市政府大量鋪設實體人行道,曾經一度流行的綠底白邊「標線型人行道」也較少人提及。不過有民間團體臺灣交通安全協會表示,「標線型人行道」不只是「路邊一道綠油漆」這麼簡單,它的原始設計其實是在人行空間和車道之中加上一排停車帶,用路邊停車帶來保護人行道上的行人,是成本很低又很有價值的設計,新竹市東山街就是成功例子。協會並指出應該將標線型人行道正名爲「停車保護人行道」。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因爲學位論文事件黯然下臺,不過臺灣交通安全協會不因人廢言,今(14)日在臉書表示,林智堅任內花了很多心思處理人行空間,在交通改革的人士心中,最有價值的其實是標線型人行道。
協會指出,標線型人行道不只是目前許多道路旁單純畫一道綠色油漆那麼簡單,它的原始用意是被設計成一種「停車保護人行道」,也就是把路側停車帶安排在人行道的外側,利用路側停車帶來保護行人,同時滿足了路側停車和行人通行的需求,不會說給人走就不能停車,或者是給車停了就不能走人,可以最大限度保存和改善民衆的生活模式;由於劃設標線型人行道成本很低,且對於道路排水也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因此是很優秀的設計。
協會指出,最早看到類似設計是在臺北市青年路152巷、臺北市錦州街等地,但當年的幾何形狀還比較粗略;至於新竹市東山街是首次有政府部門能正確描繪路口彎角的幾何設計。不過由於標線型人行道不符合當時實體人行道的政策,而新竹市東山街的設計者莊哲維也離開新竹市府、前往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因此之後的標線型人行道大部分就回到比較早期的設計,只有帶狀空間,外側也不一定有設置停車,各種問題就開始跑出來。
協會指出,「標線型人行道+停車帶」並不是隨便要抄什麼國外高上大的設計,而是基於一些成功的標線型人行道案例來改良而已。有些沒有人行道的地區也可以從標線型人行道開始做,再來慢慢升級,反正標線隨時都可以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