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大媽專利 陸掀購金熱 年輕人買黃金像逛菜市場

大陸購金族年輕化,圖爲福州市民在商場購買黃金飾品。(中新社資料照片)

「搶黃金」不再是大媽專屬,黃金首飾的風潮從國外的Instagram刮到了大陸國內各大社交媒體,黃金成了年輕人中最熱的「網紅」,陸媒發現,涌進金店的顧客,已不再是退休大媽,而是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有些是爲婚慶做準備,有些則是給自己添置一件「奢侈品」。

由專業財經媒體人組建的新銳媒體平臺「霞光社」報導,十一假期上海南京東路的金店人滿爲患,「買黃金像逛菜市場」,十幾條千足金項鍊瞬間被一搶而空,就像黃金不要錢似的。

十一假期的結婚旺季剛剛過去,年輕人就曬出了手上黃澄澄的金子。除了傳統中式婚禮給新娘購置的「三金」外,還有周六福家的婚嫁系列黃金鳳釵、周大福家的九寶嫁妝盒、老鳳祥的鳳舞九天黃金鳳冠等。

新中式黃金首飾、陪嫁的精工黃金嫁妝,都成了新人「朋友圈」曬黃金的重點。一家金店櫃員表示,這樣一套下來,在黃金上的消費可達人民幣萬元以上。

年輕人爲什麼愛上了買黃金?今年剛剛辦完婚禮的安妮買了一對黃金戒指而非鑽戒,文中說,「走出了鑽石銷售套路的她,頓覺買黃金可真是划算多了」,鑽戒放上二手網站上,原價打對摺都沒人要,「可黃金就不一樣了,結結實實能賣得上價錢」。

報導指出,現在年輕人愛買黃金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社交媒體上,充斥着跟安妮一樣不愛鑽石愛黃金的年輕女孩。她們對黃金的態度,完全經歷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從前只覺得大金鐲子「粗笨」,而如今卻覺得實心的鐲子「太香了」,那些覺得黃金太土,或者太沉墜手的,都是「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

2016年世界黃金協會發布《中國金飾消費趨勢洞察》時,情況還大相徑庭,報告顯示,大陸18到24歲年齡段的女性,對黃金的購買意願僅有16%。

那時黃金還是「土」和「俗氣」的代名詞,只有「中國大媽」纔會熱衷於囤黃金。對於年輕人來說,「穿金戴銀」可不是什麼好詞兒。

如今風水輪流轉,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黃金首飾行業市場規模將呈現波動上漲態勢,預計2023年大陸黃金首飾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618億元。

央視財經頻道也報導,今年黃金飾品的購買羣體,已顯示出年輕化的特徵。不少在商場排隊「試金」的,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更有不少年輕人選擇投資金條。尤其是今年9月底,金價一度跌破至1730美元/盎司,黃金價格的下跌,讓不少人都想抓緊時間入手一些黃金用於投資。果然,十一假期還沒過完金價就開始反彈。

保值外,如今的制金工藝也討好年輕人。古法黃金從2020年以後倍受追捧,短影音也帶紅了一批古法黃金手工藝人,其獨特的摟胎、捶揲、鏨刻、炸珠、脩金等等精緻的工藝,讓整個製作過程別具觀賞性。

不少粉絲都願意將自己家的陳年黃金郵寄幾千公里,在手藝人的小作坊裡進行重新鍛造,古法黃金手工來料加工的訂單,也因此接到手軟。甚至行業人士笑稱,哪怕是賣鑽石翡翠的,「不順路賣個古法黃金都顯得不敬業」。

另一方面,也有買金條的年輕人認爲,年輕人開始買黃金並不意味着土豪,反而正是因爲「窮」,才選擇買黃金。

一名受訪者指出,大部分消費都是純負債行爲,真正能作爲資產的,比如說房子、古董名畫,都是月入幾千的工薪族買不起的。所以,黃金就成了稍有積蓄的年輕人唯一買得起的奢侈品。

他說,「現在大家工作壓力都大,需要靠消費作爲排壓閥,買黃金是爲數不多的選擇,既能滿足賺錢之後的消費慾,又不因消費行爲導致資產大幅度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