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核心企業也能做好供應鏈金融?數字銀行探索“脫核”模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第二十六屆高交會的五千餘家參展企業中,有商業銀行也參加了展示。
期間,服務高端製造業的案例成爲了各銀行展臺的主題。例如深圳中行展示了其中銀科創生態圈,深圳工行展示了其“鏈式”金融服務,微衆銀行則特別設置了名爲“拼出制高點”的製造業專區。
隨着產業集聚效應愈發凸顯,供應鏈金融已成爲銀行支持科技產業的主流形態之一。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也稱爲保理模式,銀行往往以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爲切入口,以應收賬款作爲依據爲上下游供應商提供授信,形成“1+N”模式。這一模式在傳統銀行中已發展成熟。
然而,對於定位小微客羣的民營銀行、數字銀行而言,直接向核心企業授信並非其特長所在,它們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此前,監管部門提出了脫核供應鏈金融的概念,指出銀行業應探索這一模式,以支持供應鏈上民營中小微企業開展訂單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等業務。
截至 2023 年末,微衆銀行“微業貸”客戶中民營企業佔比近 100%,年營收在1000 萬元以內的客戶比例超70%,企業徵信白戶佔比超 50%。
若不再單純依賴“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是否仍可行?針對這一問題,高交會期間,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微衆銀行相關負責人。
“不依賴核心企業一樣可以做供應鏈金融。”微衆銀行企業數字營銷部副總經理許偉表示。
在供應鏈金融中有強核心+弱交易的情況,即較大的核心企業匹配着較小的經銷商體系。許偉表示,如果按傳統模式去追溯其應收賬款,或是在交易場景上做控制,將增加客戶的操作成本,使得業務邏輯複雜化,尤其是交易金額較小的時候,會有較大的不便利性。
相較大型銀行,民營銀行覆蓋的經銷商層級通常較爲下沉。微衆銀行表示,藉助“數字化”“場景化”實現“去核心化”, 不過度依賴抵質押物和核心企業的強擔保,並應用區塊鏈等技術進行風控,亦能滿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短、頻、急”的融資需求。
記者瞭解到,微衆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仍在發展階段,其推出時間與其他產品存在先後關係。例如,該行在普適性產品“微業貸”發展相對成熟後,纔將其嫁接到供應鏈金融中。
微衆銀行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微業貸供應鏈金融累計服務產業上下游企業超30萬戶,提供超5400億元的資金支持。
此外,傳統銀行依賴核心企業有兩個原因,除了核心企業的“強擔保”外,往往也需要核心企業的協助去挖掘客戶。
“從營銷角度來說,一家經銷商可能同時是核心企業A和核心企業B的經銷商,因此有多種方式可加以識別,只要有能力去驗證其營商數據的真實性,我們依然可以做好業務。當然,如果核心企業直接與我行進行數據對接,我們能進一步提供如旺季提額等服務。”許偉表示。
回頭來看,脫核供應鏈金融,既“脫”胎於傳統供應鏈金融,又弱化了對“核心”企業的強擔保、強確權的依賴性。
如果數字銀行充分發揮智能審覈、智能風控上的優勢,以較低成本將商業信用轉化爲金融信用,將可重構出“成本可負擔、風險可控制、商業可持續”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模式。在企業端,既能減輕核心企業的擔保壓力,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困擾。
此外,在低利率、弱復甦的大環境下,數字銀行也需要重新審視其運營模式。
伴隨着近期政策的密集出臺,許偉表示,從該行微觀數據來看,9月中旬後客戶的信心與資金需求已經出現了一些復甦跡象,尤其在零售業等特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