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爾之戰:一位波斯省長的簽約陷阱

公元16世紀,波斯灣地區因夾在多強之間而呈現出某種平衡狀態。不僅有西方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持續滲透,北方的波斯薩法維王朝亦是漸入佳境。當南方的各阿拉伯城市還宛如流沙般瑣碎,順着海風抵達的葡萄牙人早已目光如炬。

通常來說,四股勢力的相互角逐主要依託軍事科技、貿易經濟、人力組織和外交縱橫。唯有波斯人做法清奇,喜歡借會晤場合搞突然襲擊。一旦得逞就能使敵方羣龍無首,倘若失敗則再無不臣之心。公元1533年的布什爾之戰,就是此種心態的微縮樣本。

布什爾位於波斯灣西側的伊朗沿海

作爲伊朗南部的古老港口,布什爾城的歷史最早可追述至文明伊始。起初只是古國埃蘭的某個停泊港灣,後來又成爲波斯帝國的專享禁區。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大帝的海軍專家尼阿庫斯,曾在自己的航海日誌中標註此地。中世紀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同樣在遊記中提及那裡。但在陸權重要性遠勝海權的古伊朗,這類貧瘠灘塗上的錨地往往不受重視。真正有實力的商團,還是喜歡將口岸設在內河城市。該傳統被在後來的阿拉伯、蒙古和突厥新貴繼承,直至近代才逐步有所改觀。

公元1504年,伊斯邁爾的薩法維王朝由阿塞拜疆山區南下,順利佔據緊挨着海邊的設拉子和克爾曼省。儘管很想集大權於一身,這個初生的新波斯帝國卻面臨財政困境,只能用分封轄區的方式犒賞功臣。這類地方長官往往自稱蘇丹或可汗,只要能向中央提供少量稅收和常備軍部隊,就能全盤享有轄區內的一切財富。換言之,本地經濟發達與否與他們的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原本無足輕重的布什爾城因禍得福,逐步成長爲商賈雲集的繁榮集市。尤其是來自霍爾木茲的貿易船隻,經常在半程中向港口繳納過路稅。

早期薩法維波斯 會將地方分封給軍功貴族

可惜,這段經濟上升期並未持續太長時間。僅僅到1507年,就被不請自來的葡萄牙人打斷。他們在成功降服霍爾木茲王國後,又藉助其影響力擴散至海峽各頭,不免對布什爾等北方口岸的航運造成衝擊。公元1514年,更爲強悍的奧斯曼軍隊揮師東征,將薩法維王朝逐出兩河流域。受此影響,葡萄牙人派船隊前往巴士拉,並與一衆阿拉伯部落簽訂聯盟協議。結果就是到伊朗停靠的船隻數量不斷減少,嚴重威脅到地方長官的稅源和稅基。

既然和平開放難以爲繼,布什爾蘇丹只能採取特殊手段。他組織一支12艘小型槳帆船組成的劫掠艦隊,不斷襲擊從巴士拉開往霍爾木茲的商船。此舉很快冒犯到葡萄牙人,決定派出由卡斯特羅率領的200人小分隊前去興師問罪。他們乘坐9艘同樣噸位很小的槳帆船,幾乎只用數日便突然出現在波斯海岸。但在正式交涉前,大部分船隻遭風暴襲擊損壞,只能選擇按原路撤回島上休整。

源於中世紀意大利的波斯小型槳帆船

不久,新任指揮官弗朗西斯科率領原班人馬重返波斯,讓缺乏防備蘇丹大驚失色。當時的薩法維王朝尚無正規海軍建制,屈指可數的幾個口岸也缺乏有效防禦,根本攔不住經常攻城略地的葡萄牙艦隊。好在蘇丹發現對方並無消滅自己的意思,僅僅是希望解除海盜武裝並予以賠償。因而表現出深刻反省,還發誓要燒掉所有肇事船隻,並願意向霍爾木茲當局稱臣納貢。同時邀請對方首領來與自己當面簽署文件,實則暗中佈置伏兵,準備上演擒賊先擒王的經典好戲。由於不想給對方任何抱怨理由,葡萄牙人欣然接受提議,由指揮官和其他9名貴族前往指定地點會晤。但也察覺出城內外的詭異氛圍,又從船隊中挑選出50個火槍手隨行,要求他們在登陸前就做好射擊準備。

事實上,參加簽約儀式的雙方几乎從一開始就不信任彼此。蘇丹命人在海灘搭起裝飾華麗的大帳篷,攜地方法官等政商要員們盛裝出席。雖然外側只有幾十名士兵護送,真正擔任主力軍的紅頭民兵卻隱藏某座小山背後。葡萄牙長官同樣身穿胸甲赴會,手裡時刻緊握着長劍謹防突然襲擊。甚至需要不斷走動來觀察四周情況,後來索性命火槍手們把“閒雜人等”都攔在帳篷外。由於如意算盤落空,波斯人猶如泄氣皮球般草草簽字。豈料在外面等候的官員中出了叛徒,將這樁糟糕的刺殺計劃全盤托出。此舉立刻激起緊張氣氛,最後以弗朗西斯科揮劍砍掉布什爾蘇丹的腦袋收場。

頗有突厥風格的波斯紅頭民兵

這下輪到波斯方面羣龍無首,那些得不到消息的士兵根本無法採取快速行動。他們特意等待1-2天時間,直到葡萄牙船隊的淡水耗盡,才突然從山的背面衝向那些準備取水的海員。但很快被隨時待命的艦炮火力阻擋,只能撤回城裡去動員更多人拿起武器。考慮到自己沒足夠兵力攻佔城市,弗朗西斯科決定去邊上另一座小島尋覓水源。結果又在途中偶遇剛剛劫掠完巴士拉的海盜船隊,只能忍着口渴準備另一場戰鬥。

諷刺的是,波斯海盜們雖然數量衆多,卻並不清楚自己離開時發生的事情。剛遇見整支葡萄牙艦隊,就調頭向着海岸線的另一側奪路狂奔。結果又因爲船上滿載戰利品,嚴重影響到航行速度,在不知不覺中被對方慢慢靠近。其中有2艘海盜船收穫頗豐,毫無意外的被同伴們甩到隊伍最後。葡萄牙槳帆船很快捉住首個目標,在肉搏中將精疲力盡的海盜們一掃而空。接着又追上已經擱淺的另外一艘,成功將擔任船長的蘇丹侄子俘虜。

波斯手抄本上的對葡萄牙海戰

眼看手中握有王牌,弗朗西斯科做出大膽決定,在艦隊補充完淡水後重新殺向布什爾。此刻,城裡的紅頭民兵早已鬥志全無,害怕自己戰敗後被征服區的土著們反攻倒算。故而同意由前任蘇丹的侄子繼位,乖乖履行早先簽訂的和平協議。至此,頗有鬧劇屬性的布什爾之戰落下帷幕。這座剛有起色的新興港口,也因爲這輪打擊而蕭條成普通漁村,等到再次崛起已是200多年後的事情。

當然,對遠在北方的中央君主來說,這類衝突根本無足輕重且對自身有利。當沿海城鎮受困於貿易額銳減、變得日益蕭條,本地貴族們同樣損失慘重。此時,只需要提供非常低廉的價格,就能讓他們乖乖接受改土歸流。這也是爲什麼前期的薩法維王朝屢戰屢敗,波斯皇帝手中的權力卻越來越穩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