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父母熬夜填單出貨 女返鄉務農拚轉型

楊子賢(左二)不捨父母在果園辛勤工作,辭去臺北工作南下務農,逐步將果園轉型,今年獲選爲百大青農。(大內區公所提供/李俊淇臺南傳真)

楊子賢的雙親13年前接手長輩所留下的臺南大內區果園,剛開始收入及付出總是不成正比,楊在臺北協助在網路上架設品牌網站,並協助在小農社團及親友團購,隨着收成與生意逐漸好轉,但雙親無法適應新型態的電銷方式,每日務農外還要熬夜填寫宅配單,讓楊深感不捨,最後辭去臺北的工作回南部幫忙務農,除了協助銷售通路外,另也成功申請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逐步往休閒農場方向前進,而楊今年更榮獲農委會所頒發百大青農。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不但重創果園,也帶走了楊子賢的奶奶,其父母先後陸續回去承接所遺留下來果園,以友善生態的自然農法,並放養雞、鵝做生態防治,與草共生的各種果樹,因位處曾文溪左岸,而主要農產品爲酪梨,又稱幸福果,所以將農場取名爲「左岸幸福莊園」。

33歲的楊子賢表示,父母堅持不噴農藥使用自然農法,從除草到疫病防治都需要親力親爲,而果園前幾年的收穫,年收僅有20餘萬元,爲了幫忙打開銷售通路,創立品牌形象後開始透過臉書在小農社團宣傳自家產品,另外也號召親朋好友一起團購,隨着產量逐漸提升,後來又與電商平臺開始合作,但無形間也加大父母的工作量,此時也感覺到年事漸高的父母有些力不從心。

「其實當初要回來時內心蠻掙扎的」楊子賢笑着說,從小到大都是在臺北生活,畢業後就在電信業當門市銷售,已習慣在臺北的生活步調,擔心回南部會無法接受,還先向公司請了一個月的長假回南部適應田園生活,逐步將重心慢慢移轉到南部,直到3年前,才徹底搬回臺南,白天協助父母處理農事,其他時間便處理訂單、接洽通路。

「對於未來農場的發展?」記者問道。楊表示,父母目前年事漸高,單純靠果樹的收成只會愈加困難,想將轉型爲休閒農業,在回來的那年,回來第一年有上相關的課程,瞭解相關法規與設施,向農委會申請的「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並開始加入農遊行程,在不影響農忙的前提下,以預約方式提供導覽及採果體驗,也將這一片自然環境分享給更多喜歡這裡的人。

大內區長李義隆表示,楊女能體恤父母的辛勤,毅然決然的放下臺北原有工作,只爲了要讓果園經營更佳朝向生態農園意象,並與父母親攜手做好果園管理,且投入資訊運用打入網購平臺,使得大內酪梨更有多元化的銷售,併成功受到消費者青睞且更加認識酪梨的營養,可稱做大內之光也不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