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上學卻選擇「上香」? 陸黨媒對「佛系」年輕人的新解
陸黨媒網評:「佛系」年輕人不是懶,而是自嘲和調侃。(澎湃新聞)
大陸五四青年節將屆。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欄目「人民網評」2日發表〈年輕人的「佛」不是懶,而是自嘲和調侃〉評論文章稱,「上班和上學之間,你會選擇哪個?」「我選擇上香。」看到這樣的對話,你會怎麼想?
文章提問,「XX躺」「XX癱」等表情包,在大陸青年人的社交軟體中高頻使用。難道當代青年人真「佛」了嗎?
如果,僅從網路上的種種表達和互動的表象來看,當代青年人似乎正變得「懶惰」、不奮鬥、無慾無求了。不論消費、工作,還是生活,「冷氣」有餘,「熱氣」不足,似乎是當代青年人的真實寫照。也因此,青年人的「佛系」一度成爲輿論探討的公共話題,其中不乏一些悲觀的「唱衰」之音。
評論認爲,事實上,如此「畫像」是臉譜化、標籤化的,也是有失偏頗的。伴隨互聯網長大的「Z世代」,天然就擁有對網路新詞彙、新事物,更敏銳的嗅覺,以及在網路「零距離」環境中更旺盛的表達欲。「佛系」也好,「躺平」或者「喪」也罷,開發和傳播它們的主體恰恰是青年人。這裡有調侃、自嘲甚至跟風,但深層次裡,是年輕一代基於自己心理情緒和周遭生活體驗的自我表達,也是對自身狀態和心理的紓解。
文章強調,大多數自認「佛系」的青年人,本質是自我覺醒,自我選擇和尊重多元價值更清晰的一羣人。改變不了「朝九晚五」,那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逃脫不掉無效「加班」,那就開發解壓的「摸魚大法」;討厭假日出門人擠人,索性「躺平」在朋友圈裡「雲旅遊」;面對上學和上班的選擇題拋出「上香」這一另類概念,看似「佛」,看似「解構自我」甚至有點「破罐子破摔」,背後卻有着對內心和生活清晰堅定的答案。「佛系」青年人的選擇和答案,是自己的信條─不拖泥帶水、不模棱兩可。調侃自己、拒絕粉飾現狀的背後也透露出,自己「佛」也接納和尊重別人「不佛」的「共情」相處模式,這正是「務實」理念逐漸年輕化的體現,折射出年輕一代獨特的處事哲學。
評論認爲,毫無疑問,「佛系」,不能和「懶」、不努力畫等號。生活中,即使是「佛系」青年,也大多在自己的信條裡冒着「熱氣」。社交媒體上,喊着「佛系」的青年人,不少都在努力的工作、生活、學習;多個軟體上,「佛系」青年也發帖尋覓着創業或考研考公的「搭子」。這不正是青年熱愛滾燙生活、不斷向上、尋求改變的例證嗎?而在遭遇困苦挫折時,「佛系」青年往往有一股韌勁和快速調整的能力,這得益於他們對生活、對工作、對自己種種吐槽帶來的情緒價值的加持。這分宣泄需要被傾聽和正視,不能只在青年身後追着喊「你要有熱氣」,關鍵還要從社會政策、環境、勞動機制等保障上,給他們輸送更多「熱氣」,伴隨年輕人成長。比如,充分傾聽和理解青年人的煩惱與不快,優化青年人的生活成本、職場環境、個人成長、價值獲得感等等。
文章指出,青年是社會的脊樑,社會是青年的「靠山」。無慾無求和「懶惰」,不是當代青年的代名詞。「佛系」的年輕人只是更清楚內心的想要與不想要,在自己的信條和能力範圍裡努力耕耘、發揮最大的能量。馬上又到大陸五四青年節,祝願每一個青年,節日快樂,活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