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第七年,擁有穩健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爲公衆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 主播/夏憶,配樂/丟火車《白蘭鴿巡遊記》,張棟《時光如河》。

撰文 | hikaru

編輯|97

七年沒上班?是什麼感受,大概便是心裡百味雜陳,又不知從何說起。

最近我總有一種時間過得既慢又快的感覺:慢是因爲,一旦忙起來,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很晚才能上牀睡覺;快是因爲,每一天、每一週似乎都是前一天、上一週的copy粘貼……不知不覺,這一年就在從始往復中過去一半了。SOHO七年,環顧四周的熟人朋友,再沒有比我久的,不由得感慨頗多。

意識到自己離開職場已經七年了,還是在最近。前幾日,受朋友之託,做了一次與職業生涯有關的採訪,在經過一系列題目的“靈魂拷問”後,我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反省和沉思的機會。

其中最扎心的問題,莫過於“你這七年有什麼收穫或進步”?那一刻,我是沉默的,因爲我發現自己無以回覆。

回顧這些年,我是怎麼過來的呢?

我的自由職業生涯開始於2017年。年初,辭了國外的工作,一邊旅行,一邊做兼職撰稿人,年中,回國。決定做自由職業的原因很簡單,之前職場的人際關係很複雜,讓我感到厭倦,想過一種清淨的生活。

那時,身邊的人大部分還在上班,SOHO的並不算多。後來,像我這樣的人,擁有了一個聽起來很高級的名字——數字遊民。

今天再回想起這個決定,我仍然會覺得挺大膽的,我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信心就決定SOHO。如果能夠回到那個時候重新做一次選擇,那我肯定會找個公司上班的。作爲80後,雖然也面臨着職場女性“35歲危機”,不過,那時工作相對而言還是好找的,我自認還是有好機會的。

我今天也不後悔當時做的決定,因爲後悔也沒用,只會徒增煩惱。只是反思起來,我想說的是,35歲,其實還是個“年富力強”的年齡,在如今這種形勢下,從長遠考慮,應該在職場多積累點經驗、人脈和財富,這樣後面的人生纔會更輕鬆一些。

雖然是持有一種盲目的自信開始了自由職業的生活,不過應該說我還是比較順利的,因爲有之前一些資源的積累,加上朋友的推薦介紹,很快就接到了項目。

最開始那段時間,我做過很多類型的工作,策劃、文案、翻譯、企業宣傳……總之,以前做marketing的百般技能,幾乎都用上了。我最初是想做個人工作室來着,還在衡山路的一個共享空間租了工位,甚至還計劃找個助理幫忙,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還是沒招到,只能自己單幹。

一開始的收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獨居有房無貸的我,沒有什麼大項開支。不用擠地鐵,每天睡到9點醒,閒來去看看展覽,聽聽音樂會,經常還能錯峰旅行,所以我過得還算舒服。

不過SOHOer的最大痛點,就在於它真的很不穩定。2019年下半年開始,工作量遽然減少,我開始變得很閒,有時一週開兩天電腦就能把事情做完。到了2020年,疫情又開始了,本來談好的項目又撤掉了一些,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最開始感覺經濟走勢不佳的時候,我就開始想應對方法了。一方面是開始找工作,那時也有一些不錯的面試機會,不過,作爲一名直逼“40歲”大關、且在國內工作經歷已經斷檔六七年的人來說,找到合適的工作真的不易。我後來放棄了投簡歷,是因爲我發現很難找到和出國前同level的職位,去做基本職位,可能還不如繼續做數字遊民。

另一方面,我開始嘗試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比如剪輯、攝影等等,不過有點遺憾的是,我發現自己很難在這些領域裡做出成績,還不如在自己擅長的內容創意方面深挖。

其實,在疫情開始的頭一兩年,每個人過得都很難,身邊不上班的朋友非常之多,要麼是被裁的,要麼是辭職之後還沒找到工作,他們都被動地成爲自由職業者。

據我觀察,他們的狀態是一邊找工作,一邊準備考各種資格證書,一邊在做一些兼職,比如做團購、寫寫稿件之類的,不過對於從公司裡出來的人來說,這樣的兼職機會也並不多。

而我,作爲一個“資深”自由職業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顯示出一點優勢——即便是在最閒的時候,我每個月也都有項目做,收入能夠cover掉生活費,不用爲生存擔心。

轉機是在2021年夏天來臨的,那段時間,我回老家過暑假,手頭的項目突然間就多了起來。我每天吃過早飯,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天要工作滿七八個小時。

這段時間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身邊待業的朋友們也都陸續找到工作,有的人gap了半年,有的gap了一年。當然,重返職場之路也是千辛萬苦,像是一個朋友在一年之內換了三個工作,其中有兩個工作地點都是上海之外,最後去了周邊城市上班,週末回上海陪家人。

不過,無論如何,這都是令人高興的事情。畢竟40歲的中年人,能夠重新在職場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經很不容易了。

去年也是疫情反覆、考驗耐心的一年,不過意外的是,我的工作倒是久違地進入了穩定的狀態,有幾個很固定的項目在做。不過說實話,這幾年疫情一直反反覆覆,我也沒有太多心思,好像也沒有辦法考慮和規劃未來的發展。

進入今年之後,明顯感覺情況又不一樣了。經濟復甦並沒有如期待般到來,另一方面,生活成本又在持續增高。對於每個人而言,別說跳槽了,保住現有工作已屬不易。

在這種形勢下,我的感覺是自由職業也更不好做了。一方面,甲方的預算在削減,報價越來越低,也很難遇到穩定而有具有性價比的項目;另一方面,項目的要求和標準卻在不斷提高,必須要做出比之前更深度、更有創意的內容,才能維持現有合作。

當然,這也不是自由職業者們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都變得更卷、更加內耗了。

就個人而言,我切實地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也可能是“七年之癢”吧,像是工作一直侷限於相同的範圍內,技能沒有實質提升;以及,疫情後幾乎都是線上交流、居家辦公,社交圈越來越窄,甚而感覺自己遊離在這個社會體系之外。

不上班,確實是無需受KPI和績效考覈的束縛,不過,另一方面,也確實令人容易陷入一種沒有目標、得過且過的生活狀態。所以,回到開頭那個問題,這些年有什麼收穫?我覺得很慚愧的是,自己在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上好像是在原地踏步。

還有一種對於未來的隱約擔心,誰說數字遊民就不會失業呢?眼下,SOHO的成本越來越高,要自己交社保,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外,還要考慮到父母和自己的養老問題,做一些資產的儲備,這些,都是切切實實的壓力。

因此,最近我不由得又隱隱約約產生了找個班兒上的念頭,不過,一想到找工作的艱辛和很可能的一無所獲,以及格子間裡那種令人窒息的敲電腦鍵盤聲音,我就又糾結了。

我目前的想法是,從旅居開始,看看有沒有可能換個城市居住或工作,看一看換個環境會不會解決這種生活的停滯感,獲得一些新的靈感。

身邊熟悉的朋友們倒是都回到職場上打拼了,相識的人中,似乎只有我一個人在“遊民”。大概是因爲在這種時期,還是有固定工作更令人安心,畢竟在城市裡,每天一醒來,就有好多要花錢的地方,況且中年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追求穩定。

不過,遠離職場七年,我覺得還是有許多想要分享的。無論是對於有自由職業打算的,或者是目前仍在職場內卷的,或許都可以提供一些經驗或借鑑。

眼下並不是做自由職業或創業的好時期,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儘量不要輕易gap或裸辭,一旦如此,你可能將面臨相當長的空窗期,而且也會影響到之後的求職。不折騰,保持穩定的生活狀態或情緒,是普通人對抗全球性經濟衰退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實在想要SOHO,那麼還是要明確目標——你希望從中獲得什麼,以及將要付出何種代價或成本,並做好心理及物質準備。

而在職的時候,可以多積累一些人脈或者客戶資源,或者多學一些技能。萬一哪天被動離開職場了,說不定就能用上。畢竟眼下除了體制內,應該沒有哪個工作可以說是絕對穩定的,未雨綢繆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形下,人的確容易失去目標或動力,但還是要儘可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要對未來有一點信心。說不定什麼時候,轉機就來了,就像我身邊的朋友,被優化過,gap過,最後也都找到了工作。

最近我用來抵禦虛無感的一種方法,便是讀歷史類的書籍。把視角放到上下幾千年,會讓你覺得,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眼下的這點挫折或者低谷,真的不算事兒。人吧,是一種生存能力很強的生物。

儘管很難,但我們都應該找到能令自己開心的事情或生活狀態。不與自己內耗,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一點收穫或快樂,把這一天過好,把這一年過好,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本文作者:hikaru,一個最近喜歡看書、發呆、寫東西的閒人。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插畫師 Hiroki Kawanabe作品,版權屬於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

公衆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