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AI浪潮!中山女高人文社會資優班年年爆滿

中山女高人社班去年移師臺南與南一中雙語班合辦「想像博物館—臺灣手搖杯400年史」,除了介紹他們生平故事外,併發揮創意調配出相對應的各式手搖飲,呈現青年世代對臺灣過去400年曆史的想像與詮釋。圖/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人文社會資優班」近年相繼停招,北市目前僅剩中山女高還有人社班,校長表示,去年將成過發表轉型,移師臺南策展,將臺灣400年曆史與現代手搖杯融合,呈現孩子對於歷史想像與詮釋,讓成發不再是死板的論文報告,變得更生活化,學生也更有興趣及成就感,至今人社班招生仍年年爆滿。

教育部93年度起推動「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劃」成立,除高中基本課程外,另開設專題導論、經典導讀、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與實習、國學初階、史學方法概論、地理學研究方法等7門特色課程,初期有北一女、建中、中山女高等校成立,到108年配合課綱調整,轉型爲「分散式人文社會資優班」。

不過受到大環境影響,AI世代崛起,「理工」成爲孩子在職涯道路上首選,人文社會漸被冷落,北一女、建中近兩年相繼停招轉型,從103學年最高峰258名學生到112學年度僅剩144名學生,113學年度開始也僅剩中山女中還有繼續招收人社班。

但「人社班」在中山女中至今仍是相當熱門科系,每年新生還是有近百人蔘與報名,校長張雲棻表示,也因爲學校文組學生相較北一女、建中較多,招生上較具有優勢,她笑稱,學校人社班「想擠都擠不進來」,徵選方式也相當嚴格,學生要先筆試,還要經過複試專題發想、面試等,最終能進入人社班人,都讓她相當佩服。

張雲棻說,人社班近年轉爲分散型資優班後也融入跨領域概念,理組學生也能參與一同研究,因此近年便將人社班成果發表轉型,過去都是以研究報告、論文形式,學生上臺報告臺下老師、同學給予回饋。而是以策展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研究成果「實體化」佈置呈現,讓議題能夠用更生活化方式,呈現在民衆眼前。

中山女高人社班去年移師臺南與南一中合辦「想像博物館—臺灣手搖杯400年史」,介紹臺灣歷史出現過人物,包含郭懷一、李春生、八田與一到現今電影導演李安等,除了介紹他們生平故事外,併發揮創意調配出相對應的各式手搖飲,呈現青年世代對臺灣過去400年曆史的想像與詮釋。

張雲棻說,成發不再與過去一樣站在臺前用那7分鐘報告論文樣子,更加生動活潑,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優勢能力與興趣選擇辦什麼展,未來除了人社研究外,也會再開創一些生活化、跨域的表現方式。

人社班受到AI衝擊陸續停招,新學年起臺北市僅剩中山女高還有人社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山女高人社班去年移師臺南與南一中雙語班合辦「想像博物館—臺灣手搖杯400年史」,除了介紹他們生平故事外,併發揮創意調配出相對應的各式手搖飲,呈現青年世代對臺灣過去400年曆史的想像與詮釋。圖/中山女高提供

中山女高人社班去年移師臺南與南一中雙語班合辦「想像博物館—臺灣手搖杯400年史」,除了介紹他們生平故事外,併發揮創意調配出相對應的各式手搖飲,呈現青年世代對臺灣過去400年曆史的想像與詮釋。圖/中山女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