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房人生|粉圓妹43歲退休月花1.6萬!公佈日常生活省錢9大方法

43歲退休的粉圓妹,結算自己退休11年來的收支開銷後發現,退休後1個月只花1萬6就足夠,而且錢夠花一輩子! 圖/粉圓妹趴趴走

退休第一天

記得受訪時有主持人問我「退休第一天的日子怎麼過的?會後悔提早退休嗎?」

退休第一天同事幫我辦「畢業典禮」,我請辦公室50多位同事吃披薩,才一開口致詞我就哭了,別誤會,我一點也不難過,雖然我是被迫離開職場,但我早已爲退休做好了準備,存財富、存健康、存體能、存能力、存目標,離開職場的日子,每天都像快樂的小鳥,沒有一天後悔過,因爲不再仰人鼻息、爾虞我詐、苟且偷生的人生,纔是真自由,我是自己的主人,擁有人生主導權,人生由自己主宰!

住花蓮青旅時,老闆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可以重回過去,你想回到哪一年?」,不過回到過去,並不能改變歷史。

哲管家說想重回收入300萬元的哪一年,昕管家說想重回環球旅行在瑞典當廚師的那一年,而我遲遲無法回答,因爲現在就是我最美好的一年,而且我會愈來愈好,只想一直往前走,不需要重回哪一年。

有健康、有體力、有能力,退休生活花費少

去年退休10週年時公佈我「退休10年花費300萬元」一文,引起讀者熱烈討論,有人覺得花太少、有人覺得花太多,例如:我明明一個月3,500元的伙食費吃得很健康愉快,有人就說我生活過得很清苦,也有人只喜歡宅在家不出門,故認爲平均一個月2.5萬元花費太多,有人不愛運動體能差,因此覺得老年會租不到房很可憐,我明明活得快樂自在,有人卻覺得一個人生活很可憐。

各方看法對、也不對,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並不一樣,所以退休金該準備多少,也一直成爲爭論的話題,主持人問我「妳不怕未來有惡性通膨嗎?」,我說「記帳23年,在我的帳本里沒有通膨這件事,因爲我懂得調整自己!」。

我在退休前已記帳12年,在記帳的過程不斷的學習與調整,培養出一個能快樂存錢的生活習慣,這長久的消費價值觀,讓我可以用平常心面對大環境的景氣變化,儘管物價飆漲,仍然可以維持相同的生活品質怡然自得。

生活花費本來就沒有所謂「公定」數字,我的花費當然只能供他人蔘考,因爲他人條件跟我並不同,當然無法全盤比照,我有健康、體力、能力、想法、規劃,這些足以讓我過上喜歡的生活,並且過得不虞匱乏、自由自在,總括來說,我的人生「靠自已」負責,誰都無可置喙。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樣貌與開銷,有如瞎子摸象一般,理不出頭緒,退休金估太高,存不到很焦慮,退休金估太少,又怕老後要靠社工送便當,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記錄與觀點,供大家參考。

活化思維,勇於開創新生活模式

退休是人生的開始,我不再需要把時間、青春、健康賣給工作,我不想像老一輩的退休生活一樣,守着一間老宅,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無所事事,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凋零。

我要趁着自己年輕有體力時,多去世界各地看看,開拓視野、增廣見聞,因此我勇於追求創新與突破,我是自己人生的導演,精彩劇本由自己編寫。

走在時代尖端的看法與做法總是會飽受爭議,就像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一樣,當飛行器試飛成功時,媒體一致看衰不願意報導這件大躍進的發明,甚至有媒體說他們是騙子,也有媒體斷言「要把飛行器滿油、裝滿貨物,運送到另一個目地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然而不久後就有了貨機,現在我們對於飛機滿天飛早已習以爲常,怎知當年卻是一個爭議不休的議題,歷史說明,或許我們不能成爲發明家,但可以學習用開放的心、寬廣的視野,去看待創新的事物,也許那就是未來世界的日常。

「居無定所實驗計劃」的緣起

「居無定所實驗計劃」的起緣是房東漲房租和不客氣言語態度,讓剛從西班牙朝聖之旅回來的我認真思考,既然我可以靠一個揹包在歐洲生活56天,每天移動居所卻怡然自得,何不退掉固定住所呢?

「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不被「固定居所」限制住,以住青年旅店爲家,遊走世界各地旅行,不用再多負擔固定住所的租金,「旅遊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旅遊」把生活費與旅費完美結合,可以深度又廣度的一邊旅行、一邊過生活。

計劃之初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長期適應,所以跟自己約定爲期一年的「居無定所實驗計劃」,結果一年到了,我當初預想的好處不但全部達成,還有超乎我意料之外的發展,於是我還不想重回原來「固定住所」的生活模式。

如今已居無定所歷經二年四個月,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跟以前「固定所住」來做個比較。

「退休前」與「退休後」花費差異

這裡我劃分三個階段來比較:

A.退休前:以123個月數據統計,月均花費27,244元。

B.退休後「固定住所」:以102個月數據統計,月均花費25,701元。

C.退休後「居無定所」:以30個月數據統計,月均花費16,392元。

粉圓妹用表格分析退休11年來各年度的各項目支出。 圖/粉圓妹趴趴走

退休後「固定住所」

退休後居住的費用基本上跟上班時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不需要牽就工作住在特定地點,不用住一級城市、不用住蛋黃區,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租金,喜歡城市、市郊、鄉村都可以,退休後也搬過幾次家,雖然都在臺中市,但會找不同的區域,嘗試不同的生活圈。

在不改變居住模式的情況下,每年花費與退休前差異的項目:

.減少部份:置裝費、交際費、所得稅。

.增加部份:勞保費(續保自負80%)。

.持平部份:食、住、行、育樂。

置裝費(衣):

退休後不用再添購上班套裝,日常多從事運動類活動,以穿着運動休閒服爲主。

有些登山裝備很昂貴,例如防水外套一件要上萬元,這是保命的裝備非買不可,因此我會將所有運動類服飾、裝備、用品都一併歸類在育樂項目,較容易控制預算。

交際費(公關):

沒有同事少了許多紅白帖、聚餐交際活動。

所得稅(稅金):

不用上班沒有正職收入,斜槓收入都依法申報,都在免稅範圍內,故沒有所得稅的問題。

勞保費(保險):

我要50歲單筆提領,繼續繳保費可以累積年資,至上限45個基數,個人負擔保費80%,比上班時員工個人只需負擔30%,每月支出多了約2,000元,每二年還會上調一次保險費率。

食、住、行:

依我個人常年來的生活習慣,食住行三部份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育樂:

對於退休族來說,育樂是一個很容易失控的項目,很多人甚至在儲備退休金時根本忘了這個項目,或者是顧肚子都不夠了,無法想到其它的娛樂項目。

尤其剛退休的前幾年,突然時間變多,再加上有慰勞自己多年辛勞的心態,只要別人揪出國就會想去,甚至一年出國很多趟,幾年之後才驚覺錢不夠用,這是很多人退休金出現短缺的原因之一,沒有好好計劃每年的消費額度,以及理性的控制預算,尤其退休金是一筆提領的退休族,口袋麥克麥克野心就大了,忘了這些錢要花用幾十年的。

我早有認知,所以我強調不將退休金整筆放在身邊,而是「化整爲零」變成每月可提領的「現金流」,如此才容易控制每個月的花費預算,也可避免「五光」(騙光、借光、花光、虧光、索光)。

我把登山當成退休目標,勤練體能、勤習知識與技能,將出國旅遊改成國內登山單車等運動旅行,退休前每年出國二次年均花費6.2萬元,頂多爽個半個月、一個月,退休後用同等預算在國內登山旅行上(包含昂貴的登山裝備),年均花費5.4萬元,運動旅行可以天天玩,不但更快活、更健康,還練出好體能呢!

下圖爲粉圓妹退休11年各年度的各項目支出統計(2011/7/1~2022/6/30),這並不是特別縮衣節食的花費,而是我常年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不會因爲每個月伙食費不超過3,500元,就吃得像乞丐,我懂得「精打細算+勤勞動手做+創意無限」,吃得健康不一定要花大錢,而且每天充滿活力與體能,在我的帳上也沒有通膨問題,因爲我懂得選擇當令食材、懂得調整自己,並樂在其中,生活過得一點也不委屈。

粉圓妹用表格分析退休11年來各年度的各項目支出。 圖/粉圓妹趴趴走

粉圓妹用表格分析退休後「有固定住所」和「居無定所」的花費差異。 圖/粉圓妹趴趴走

粉圓妹用圖表分析退休11年來的每月支出。 圖/粉圓妹趴趴走

退休後「居無定所」

因爲西班牙朝聖之路開啓了我不同的思維,既然我以後每年都想去幾個月,出國期間仍要支付房租、管理費、基本水電費等,人在國外我依然按時匯入房東戶頭,房東居然不讚美我守信可靠,反而傳訊息說要漲房租不同意就搬走。

這個住所光線很差、通風也不好,住了5年我愈住愈覺得被困住,整個人缺少活力,去朝聖路之前,就感覺住處風水磁場不太好影響我的精神狀態,但又怕是自己多心,再加上搬家找房實在累人,故遲遲未行動,在朝聖路上,我又恢復原本的活力,包含身體各處痠痛的小毛病也都不藥而癒,但是一回來又故態復萌,足以證明不是自己多心,剛好房東的傲慢態度促使我有勇氣「斷舍離」,突破我原本過多的顧慮與自我限制。

因爲在退休前就把金錢、能力、體力、心態…等一切都準備具足,所以當危機來臨時,立刻能轉化爲轉機。

心境方面:

當自己勇敢跳開「固定住所」的限制後,不僅少了旅行往返的交通費、住宿費,可以去任何城市或鄉鎮居住,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在最好的天氣或季節欣賞當地的風光,每天接觸不同的人事物,生活變得非常有新鮮感,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居無定所實驗計劃」剛開始也有許多人不看好,包含我哥,他就是個腦袋守舊的代表,因爲他喜歡宅在家,覺得固定住所可以給他安全感,而我剛好相反,18歲就離家租屋,加上登山、旅行的歷練,讓我很能適應環境,人在哪、家就在哪,隨處都可以安居,沒有太多依戀與依賴。

身體方面:

居住旅店雖然感覺少了個人空間與隱私,但卻能改正居家散懶的生活習慣,正常的作習讓我肩頸痠痛、腰痠背痛、五十肩等等小毛病都不見了。

支出方面:

原本只想用「固定住所」的費用,來過「居無定所」的生活,沒想到一切都超乎預期的順利,當然也因爲疫情的關係,旅行範圍只能侷限在臺灣,單在住宿部份就比租屋月均少了3,000元,將「旅行與生活」完美的結合成一筆花費,等於365天都在旅行,所有的花費卻比原本固定住所還少。

因此,我在退休11年的生活花費統計裡,特別把「固定住所」和「居無定所」分成二塊來看,可以看得更清楚其中的差異:

B.退休後「固定住所」:以102個月數據統計,月均花費25,701元。

C.退休後「居無定所」:以30個月數據統計,月均花費16,392元。

粉圓妹用表格分析退休11年來各年度的各項目支出。 圖/粉圓妹趴趴走

分別項目來看:

降低:住、育樂、保險、其它

持平:食、衣、行、公關

食:

我幾乎都找可以開伙的青旅,故伙食費跟「固定住所」時期相差不大。

衣:

這部份還包含保養品、整發等,上面有提到退休後,已經很少置裝費,沒有地方囤物,更不會添購,所以差異不大。

住:

青旅談包月相當於套房的租金,但是省了管理費、水、電、瓦斯、網路等費用,就算加上倉庫租賃都比原本居住花費月均減少3,000多元。年初又將倉庫裡的物品處理掉一半物品,剩下一半放回臺北老家去,又可減少1,000元的支出。

行:

以通勤(非旅行)所產生的交通,也與「固定住所」時期相差不大。

育樂:

包含旅行和運動相關的服飾、交通、裝備添購/維修等費用。「居無定所」後只帶三套衣服,沒地方囤放就不會愛買,以單車爲交通工具,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節省了長途往返的交通費,因此天天旅行反而降低了育樂的花費,月均花費少了3,366元。

保險:

月均減少1,550元,主要是勞保已提領,不需要再繳費,剩下還在繳費的是健保、醫療險、意外險。

其它:

主要是意外花費,例如手機、電腦汰換,還有添購小家電、家飾品,「居無定所」後免費享用旅店的設施,不用再自己添購/汰換居家設備,無形中也省了一筆錢。

粉圓妹用表格比較退休後「有固定住所」以及「居無定所」兩種居住方式的花費。 圖/粉圓妹趴趴走

因爲有了「居無定所實驗計劃」生活花費驟降(綠色),拉低了11年生活花費平均值,以致於退休11年平均降爲23,374元。

粉圓妹用表格分析退休11年來的每月支出。 圖/粉圓妹趴趴走

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在臺灣可以累積經驗,未來「居無定所實驗計劃」的觸角會延伸至海外。

不被僵固的思維捆綁,創造新穎自由的老後生活

不用耽心粉圓妹老後租不到房,粉圓妹每月可提領的被動收入,可領到上天堂爲止,不論是健康入住養生村,或是不能自理入住安養中心,都足以支應。

很多有房的銀髮族,因爲沒有充裕的現金流,導致他們不想出門花錢,愈不出門就愈封閉,加上體能、肌力迅速往下掉,就愈沒有意願出門活動。

再來就是沒有多餘的預算去整理老房,即使有房可遮風避雨,但人老了、房子老了,尤其年紀愈大愈是有囤積癖,長期住在老舊、雜亂的生活環境,對身體及心靈都有不健康的影響,這是我觀察到很多長輩,老後所產生的身、心、靈問題。

這也是小資族的我當初選擇儲備退休金,而不是買房的原因,當我的薪水只夠存一筆,在存退休金與買房之間必須做抉擇時,我寧可讓自己有足夠的「現金流」,有錢不怕沒有地方住,養老村、飯店、旅店都不會因年長而拒絕我。

所以,不用一昩的耽心通膨、退休金儲備不足,保持靈活的心境、高度的適應力、新事物的好奇心與接受力,讓自己老後充滿彈性,不被僵固的思維所捆綁,經常換角度思考、換個方式生活,呼應上面所言,只要具備健康、體力、能力、想法、規劃,就可以過上喜歡的老後生活。

本文轉載自《粉圓妹趴趴走》粉絲專頁,原文爲:【居無定所實驗計劃】退休11年花費314萬元,轉念開創新生活模式「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卻更省,月均開銷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