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再有另一個布雷克-格里芬

4月17日,明星大前鋒布雷克-格里芬,用一封親筆信,宣佈了退役的消息。

6屆全明星,2次二陣,3次三陣,還有2014年的MVP票選第三位。格里芬的生涯榮譽滿滿。然而,1989年3月出生的格里芬纔剛滿35歲,在這個時代,似乎遠沒有到要退役的年齡。

但事實確實如此,格里芬上一次站在NBA的球場上,是2023年4月25日,當時他在凱爾特人效力,整個季後賽,只打了這不到6分鐘。

如果不是羅伯特-威廉姆斯的傷勢加劇,格里芬也不會在2023年訓練營的第二週才接到這份底薪合同,在那個夏天,他都沒有接到任何有誠意的問價。他說這是他感受到最冰冷的夏天,他的內心已經開始做好退役的準備,但他的身體還在熾熱,滿身的熱血,還沒燃燒完呢。

“我更在乎的是贏沒贏,”他說,“我不需要成爲雙探花,不需要每場砍50分,我現在只是個替補,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秒的出場時間裡,都能做出對贏球有貢獻的事情。”

生涯的前半段和後半段,像是兩個徹底翻轉的故事,從一帆風順到諸事不順,命運在他身上加諸了遠比其他人還多的考驗和折磨,並且隨時準備好,率先撲到地板上。

只是這一次,終於還是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

格里芬被哥哥抱起來扣籃

格里芬的成長故事,極其順利,他在俄克拉荷馬城出生,父親曾經是大學的中鋒,也練過田徑。格里芬和哥哥泰勒一直在家裡跟着媽媽學習讀書,一直唸到他八年級、泰勒十年級的時候去讀高中,而這所高中的籃球隊教練,就是他們老爸。

格里芬還有一個讓球迷們津津樂道的童年發小:打橄欖球四分衛的布拉德福德。布拉德福德也是球二代,家裡有單獨的球場,格里芬哥倆經常去他家練球,在當時,格里芬不但打籃球,還打棒球和橄欖球,他自己說,反正每一樣都能打職業,以後再慢慢選。

然後他去了俄克拉荷馬大學,穿23號,和穿32號的哥哥搭檔內線,大一的時候,他扭到了左側副韌帶,軟骨受損,被迫接受了關節鏡手術。當他意識到參選的話只能進樂透之後,就決定留校再打一年,而這次手術完全沒有影響到他恐怖的運動能力,一直飛在天上打球的格里芬早早鎖定了2009年的狀元——即便那年有庫裡,有哈登,還有盧比奧。

對了,因爲NFL的三年級才能參選規則,他的發小和大學校友布拉德福德在2010年參選,也當選狀元,他們的約定也順利兌現了。

而實際上,2010年纔是格里芬的新秀賽季——在第一年的季前賽上,他扣籃之後沒站穩,膝蓋落在了地上,診斷的結果是左膝蓋骨骨折,賽季徹底報銷。

嚴格來說,格里芬的一年傷退,並沒有擺爛重建的意味,同一個膝蓋兩次大傷,又實在令人擔憂。然而實際上,短暫的擔憂很快被他的華麗演出一掃而空:2010-11賽季,獅鷲橫空出世:他似乎不需要任何技術,只是長了一雙看不見的翅膀:隊友把球拋起來,他再把球砸進去;或者把隊友投丟的彈起來的籃板球,在對手頭頂上摁進去。那是一段極其震撼的時光:連續27場兩雙;一次單場44分,一次40分,上一個能這麼得分的新秀,還是艾弗森。

他的一切都是現象級的:鄧肯之後第一個被教練選入的新秀全明星;大衛-羅賓遜之後的第一個全票最佳新秀。人們發現,格里芬似乎根本不挑隊友:傳球的可以是拜倫-戴維斯、小莫或者是保羅,內線搭檔的可以是卡曼或者小喬丹,而他的工作只有一個:飛起來,把球實實在在地,灌進去。

保羅:不會再有另一個布雷克-格里芬了

只用一件事就可以解釋格里芬當時的轟動:在快船搬到洛杉磯以來,他所在的時期,第一次快船在洛杉磯的佔有率高於同城的湖人。而他的名字本身都帶有傳奇色彩:當國內的評論員還在費心竭力地取着“給力芬”這樣的暱稱時,人們很快意識到,格里芬這個單詞的釋義就是神獸“獅鷲”,彼時哈利波特正在熱映,那隻扶搖直上的鷹頭馬身有翼獸巴克比克,與此時的布雷克-格里芬,竟是如此相像。

慕名而來的球迷們,把快船的球票炒到了湖人的好幾倍,他們只想親眼目睹格里芬的現場多有衝擊力,在他最鼎盛的2012-14年間,短視頻正當興起,在歷史的浪潮中,格里芬就是天選的寵兒。球迷們津津樂道,莫茲戈夫、帕金斯、加索爾、加里納利……受害者的名字他們都如數家珍,一場比賽的扣籃都能剪出集錦,十佳球在當時只有兩類,格里芬和格里芬休息日的。

但很快人們發現,格里芬和他們想象的不一樣。

一切可能都是從那次扣籃大賽開始的——根據事後不同角色的訪談,基本上能夠勾勒出一個大概:格里芬以爲的2011年扣籃大賽,只是一出廣告商彩排好的節目,只要自己配合,幫着宣傳一波,帶走獎盃就可以,而在麥基看來,所有的投票者都是幫兇,他們偷走了本該屬於他的獎盃。

也許麥基的憤怒有些過激,但格里芬最終也沒有意識到球迷們的憤怒來自何處:沒錯,你的確是比麥基更好的扣籃手,但你那天明明拿出了高難度動作,怎麼到最後換成了那麼糊弄的一個低空接力呢?

你真的有重視扣籃大賽嗎?

但其實,格里芬並不在乎。

他漸漸習慣鋪天蓋地的“We Want Blake(我們要看格里芬)!”哪怕已經是第四節,快船領先30多分。他能理解球迷們的渴望,但已然產生了逆反。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不想像馬戲團的動物一樣,被喊到名字就跳個火圈。他更希望球迷們看到他的技術在精進,但那些花高價來的人,只想看個熱鬧,或者,聽個響。

格里芬不喜歡這樣,他在前三年,扣籃率都佔到了20%,但從2014年開始,這項數字再也沒超過10%,比起扣籃,格里芬更希望人們看到他的提升:中遠投、策應、運球、持球突破,還有機會並不多的關鍵時刻單打。兩任主教練內格羅和裡弗斯都讚賞過格里芬的職業素養:“當你看到格里芬每天最早來訓練場,瘋狂練習同一項技術,一直到訓練結束後一兩個小時才走,你就會明白,像他這樣的人可以練成所有技術。”

然而實際上,格里芬並不是媒體的寵兒。

他在快船,而洛城的主流媒體仍然緊盯湖人,先天上處於劣勢。另一方面,他在高中之前就明白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面對媒體時,他的回答滴水不漏,但也毫無亮點,沒法拿去做文章。他習慣於面無表情,看起來擺一張臭臉,可是他又有自己的單口喜劇欄目(也就是國內定義的“脫口秀”),隨時糾正媒體無意或者有意的誤讀。

他們想從他身上挖到更多東西,卻無從下手。格里芬像一個包裝精美的禮物,但你沒法去猜,全憑他自己定義。

顯然,他並不是讓媒體或者球迷喜歡的那一類。人們更習慣於把球員分成兩類:城府極深的和天真爛漫的,而格里芬看起來總是藏着心事,誰也不好主動找他逗樂子。

小喬丹或許是個另類,他能和格里芬玩到一起去。他們因爲扣籃進一步加深友誼:小喬丹熱衷於在賽前狂秀高難度動作,而每次格里芬在比賽中上演逆天隔扣,小喬丹總是第一個衝過來,表情誇張。

當小喬丹在2015年夏天差點被小牛招募的時候,很多人認爲是保羅的低頭讓他改了主意,但他自己說,是格里芬的那句話真正打動了他。

“我記得他說,如果我走了,球隊就會散了,到時候他也會被交易,”小喬丹說,“他說他想一直留在洛杉磯,和大家一起,一直打到最後。”

這是真的,即便沒有多少人相信,這支歷史臭名昭著的快船還有未來,但格里芬真的從來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目標定在這,他要一輩子爲這支球隊效力,拿冠軍,然後把球衣升起來。

然而實際上呢?保羅自己提出要去火箭,小喬丹最後還是去了達拉斯,而格里芬並沒有在這裡征戰10個年頭——快船53年曆史,只有小喬丹一個人做到了。

他們三個人,也許到分開都沒能展現各自最出色的一面。而格里芬也知道,他不可能在保羅身邊拿到他所需要的球權,而他的四頭肌頻繁受傷,也讓球隊一次次錯過最好的機會。

2017年夏天,格里芬其實有許多更好的選擇:達拉斯、東海岸的幾支球隊、可能還包括了他的家鄉球隊雷霆,但當快船第一時間送上5年合同的時候,他說想都沒想就簽約了。5年合同打完,他就要33歲了,生涯的黃金年齡都會留在快船,不管有沒有冠軍,他覺得這就對了。

但實際上,他只在洛杉磯又待了半年,殘酷的事實是:除了金錢,他什麼都沒有。

正如他在快船的8年:只有鏡頭,沒有自己。

他換回了大學的23號球衣,養好了腳踝,他擁有一個完美的2018-19賽季,重新回到斯臺普斯,面對老東家,他無視老闆的致意,徑直跑回更衣室,在這塊熟悉的場地轟下44分,一己之力掀翻對手。他在整個一月份拿下了445分,破掉了微笑刺客的隊史單月最高得分紀錄,三陣、全明星、季後賽,這樣的格里芬誰能不愛?曾經被空接之城耽誤的獅鷲,要就此起飛了嗎?

很遺憾,並不是這樣的。他在4月份強行復出,打出了單場45分,但在第四節,他已經嚴重失水,甚至無法拿住籃球。最後6場常規賽,他缺席了4場之後,打着封閉出戰了最後兩場季後賽,兩場合計49分,活塞被橫掃出局。

你最輝煌的時刻,就是現在嗎?也許是的,燃燒了運動生命的格里芬完成了他的英雄時刻,當格里芬一次次在外線胯下運球強行突破,或者後撤步遠投的時候,和炫技完全無關,那只是因爲,他的膝蓋已經無法支持他加速衝刺了。

帶着膝傷被淘汰的他是驕傲的,但與此同時,他的傷病和大合同也拖垮了活塞,最終導致了被迫重建。

一年內兩次左膝手術,雙方協商買斷。

這裡,也不是他理想的家。

第一個來招募他的,是籃網的納什。他依然清晰地記得納什給他繪畫的藍圖,球隊迫切需要他的策應中轉,能投投三分更好。他在加盟後的第一場就奉獻了單手灌籃,在煽情的音樂渲染下,他好像還可以。

但真的不是,淨身高2米06,臂展還不如身高的格里芬,根本不足以勝任中鋒,他的防守和卡位也都在五號位處於劣勢。更現實的一件事是:在籃網的格里芬,反而越來越多用扣籃來終結。但已經不是當年的動作了:他習慣於用身體的一側擋住對手,另一隻手舉起來,把球塞進籃筐。是的,在NBA扣過上千次的他熟悉扣籃的每一個動作,但現在他已經做不到把球託進,而只能用看起來非常醜陋的動作,“扣籃得分”。

在籃網的第二年,他被徹底放在中鋒位置上,又在後半段徹底失寵。納什只是簡簡單單地說了一句,“如果他無法投進球,那他在場上就沒有價值了。”然而從來都沒有真正打過中鋒的格里芬,眼看着小喬丹徹底躺平被裁,又能做什麼呢?

他在這一年學會了製造進攻犯規:單賽季造了26次,和樂福並列排在聯盟第一。在年輕時無視禁飛區,空中肆虐的他,會一次次重複站定雙腳,把手上舉的標準動作。而他想的只有一件事,要爲比賽付出一切。

當真正要面臨離開籃球的時候,格里芬突然意識到,即便看臺上坐滿了觀衆,籃球最終仍然是取悅自己的遊戲。你永遠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永遠不可能爲了迎合大衆的目光去妥協,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肯定。換一個角度說,他其實有無數個機會,以一種英雄的方式昂然離去,但他一次次隱忍着卑微着帶着這副越發退化的身體重新登場,不是更說明他對球場的熱愛嗎?

在活塞那年,他進了生涯最後一次全明星,訪談的時候記者問他,你最欽佩的球員是誰。

他想了好久,給出了一個他們都想不到的名字:哈斯勒姆。

“我很羨慕他,能夠在生涯的任何時刻都能打球。我也很佩服他,這麼多年了,一直都做好了上場的準備。”

“我也想像他一樣。”

在效力凱爾特人的生涯最後一年,他第一次真正成爲了無關緊要的角色球員,每場只會在不重要的時間被換上去,但在第二場,91號格里芬把自己橫着甩了出去。

像那個他一直喜歡的91號一樣。

“我感激自己經歷的每一個時刻——不僅僅是那些美好的瞬間,包括贏球、獲獎、那些扣籃,以及和家人、朋友、球迷、教練和隊友一起度過的難忘時光。”

“也同樣要感謝那些不太美好的時刻:輸球、受傷、許許多多的手術、教訓和心碎時刻,以及那些‘黑子們’,這14年,如此圓滿和充實。”

“我很感激能遇到他們,因爲人生中遇到好的人和好的事情,並不總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