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天莫迪翻臉,印軍部隊集結完畢,稱:2025年壓過邊境
莫迪終究還是食言了,中印邊境剛完成撤軍,就有消息傳出印度計劃於2025年派精銳部隊越界。印方稱這支部隊是世界一流水平,那解放軍該如何應對呢?
近期,莫迪在外交上頻繁變臉,頗有小馬科斯的行事風格。就在金磚峰會期間,中印才達成共識,撤回邊境兵力以保邊境地區和平,可沒過多久,莫迪就又露出了攻擊性姿態。
據《今日印度》和《印度快報》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 11 月 5 日,印度打算最早在 2025 年於中印邊境部署綜合戰鬥羣,以此增強該地區的快速反應與協同作戰能力。
相關提案已呈交莫迪審覈,預計很快會落實,而駐紮在印度東部的第 17 山地軍可能會成爲首個編成綜合戰鬥羣的部隊。
這裡要重點說說綜合戰鬥羣。這是一支仿美陸軍旅級規模的合成部隊,包含步兵、裝甲兵、炮兵、工兵、防空單位、後勤和空中力量等,總人數約 5000 人,戰鬥羣數量依部署地地形和作戰目標而定。
總體上,該綜合戰鬥羣與中美合成營在組織結構和規模上相近,算是中美軍事改革成果的結合體。不過,印方宣稱在亞洲除中國外,沒其他國家陸軍有如此強的進攻能力。
印方的自信從何而來?外界普遍認爲是因爲綜合戰鬥羣配備了印軍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特別是坦克,此前印軍在山區和高原作戰沒有合適的坦克,於是印度不惜重金從俄羅斯引進了 T - 90 系列和 T - 72 系列坦克。
近年來,印度還自主研發生產了用於高海拔作戰的 “阿瓊” 坦克。理論上,這些坦克在亞洲範圍內競爭對手不多,但實際情況是,部署在印軍中,它們無法完全發揮性能。
主要原因是印度軍隊機械化程度較低。雖然坦克數量可觀,但配套的步戰車嚴重不足。在現代戰爭中,沒有步戰車支援,坦克很容易成爲活靶子。
目前數據顯示,印度約有 4000 輛坦克,而步戰車不到其一半,且大部分不具備數字化作戰能力。
所以,這個所謂 “亞洲一流部隊” 只是表面光鮮,內部問題頗多,真上戰場威力會大打折扣。不過,裝備不足的問題解決起來看似不難,增加生產就行,但印度面臨的一大難題是資金短缺。
簡單估算一下,一輛 T - 90 平均造價超 400 萬美元,印度若裝備一個含 2 個坦克營的綜合戰鬥羣,保守估計至少要投 4 億美元。要是再算上步戰車、迫擊炮、裝甲車等陸軍核心裝備,總成本將達 8 億美元,這還沒算後勤保障和支援設備的費用。所以,這個綜合戰鬥羣是個巨大的資金黑洞。
正因如此,全球只有中美兩國能組建類似軍隊。印度想快速建成,可能會自食惡果。在印度國內,也有不少人反對這種綜合戰鬥羣編制。
隨着計劃推進,以莫迪愛展示實力的個性,2025 年印度可能真會組建一支戰鬥羣。但在這麼短時間內,其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數量恐怕很難達標。這些綜合戰鬥羣或許只是徒有虛名,無法發揮合成部隊應有的作用和威力。
所以,印度發展之路還很漫長,想挑戰中國是癡人說夢。不過,解放軍也不能大意,印度此舉表明他們對中印邊境一直警惕,隨着美國將目光轉向中國,印度必然成爲其重要盟友。
因此,中印邊境局勢將更復雜,中國必須思考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只要能克服這一難關,未來發展必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