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重建未果 大甲第一市場先補強

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啓用至今已有42年,建築老舊,短期內會先補強耐震來強化結構安全。(李京升攝)

臺中市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啓用至今已42年,市府規畫BOT案推動重建未果,多位市議員盼市府尋求替代方案,儘速啓動重建。市府經濟發展局15日指出,目前將評估以都市更新方案推動重建,短期則先針對建築耐震補強。

大甲第一市場興建於1982年,位於大甲區順天路與中華街交叉路口的黃金地段,緊鄰大甲鎮瀾宮旁,市場共有120個攤商,平時消費者、觀光客衆多,但是啓用多年老舊不堪、通風不良,周邊停車空間有限,地方盼能重建;市府規畫透過BOT案推動重建,但經可行性研究後未果,使得重建案延宕已久。

市議員李文傑表示,市場樓上也是5里民活動中心,每逢夏季室內悶熱、潮溼,除擔心攤商食物變質,在市場內活動也都揮汗如雨,且最近地震頻仍有安全疑慮,若BOT案無法推動,希望尋找替代方案,別一拖再拖。

市議員楊啓邦說,市場位於黃金地段,一旁就是鎮瀾宮,每年媽祖進香,風光又華麗,但每次香客經過老舊市場或使用公廁,發現大甲門面如此「掉漆」,難免有落差感。

他指出,地方希望能好好整頓門面,而重建期間他建議運用鎮瀾宮後方的公有地,設置多功能大樓作爲中繼市場和立體停車場,一同解決停車空間不足問題。

市府經發局市場管理科長蔡永福表示,市府辦理多次公聽會,攤商希望重建後原地進駐,居民也盼保留里民活動空間,因此對民間企業而言,可發展條件受限,導致BOT案因此作罷。

蔡永福指出,長期規畫會先與都發局討論,評估利用都市更新方案推動重建市場並改善周邊人行道、停車場等空間;短期內會先展開耐震補強,以加強市場結構安全。